【新能源十年反思(五)】“大家都想搶個頭彩,回頭看都不盈利” 那些年,我們熱捧過的試點項目
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光熱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過去三年內,這些項目備受各方追捧,但至今仍靜悄悄。在海上風電和光熱發電遇冷背后,則是飽受爭議的特許權項目招標機制的“頂層設計”,這使得新能源行業的冬天更加寒冷。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陳佩 方芳
專題按:
新能源是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真實寫照,其發展為世界矚目,它享受著前所未有的“政策禮遇”,集各方利益訴求于一身,它的大起大落之間,盡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現狀。
過去的十年,中國新能源的命運軌跡中政府一直如影隨形,從行業的政策制定,到地方政府的介入,到具體試點項目的實施,甚至到未來新能源的發展走向。政府究竟可以多大程度上介入行業,其邊界又在哪里,這值得所有行業利益相關者深思。
我們回望新能源十年,是為了尋找一個更穩健的未來。
在海上風電和光熱發電遇冷背后,則是飽受爭議的特許權項目招標機制的“頂層設計”。
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光熱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過去三年內,這些項目備受各方追捧,但至今仍靜悄悄。
停 工
位于江蘇鹽城市鹽都區的江蘇華銳風電產業園區,如今用“冷落”二字來形容都過于奢侈。偌大的園區內,處于工作狀態的唯有華銳風電一期工程門口的保安,“還有二十多個人在上班”。
在竣工不久的二期項目內,廠房里一片沉寂,室外堆放的建材,部分已經生銹。毗鄰而立的江蘇?。ㄈA銳)海上風電研究院同樣空空如也。
此前,華銳風電在招股書中表示,鹽城風電基地項目(二期)達產后,鹽城基地將形成3至5兆瓦大型海上、陸地及潮間帶風電機組60萬千瓦總裝試驗能力?,F在,這一計劃已經暫時擱淺。
在江蘇13個省轄市中,鹽城市沿海灘涂面積最大、海域面積最廣,淺海風能資源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2010年1月22日,國家發布《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同時啟動首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申報。優越的淺海資源,使得首批四個項目全部落戶鹽城。
&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