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谷歌遭遇朝鮮
2013年1月10日,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完成對朝鮮的“人道主義私人訪問”。此次訪問的始作俑者理查森稱歷時四天的訪問“十分成功”,但恐怕不會有太多人對此表示認同。這個成員復雜的代表團沒能見到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也沒有就核試驗或衛星等敏感問題獲得朝方任何承諾,就連看望被扣押的韓裔美國人裴俊浩的愿望也未實現。2012年底,朝鮮試射衛星導致美朝關系緊張。早在代表團出發前,美國國務院就說這次訪問“并非特別有益”。
責任編輯:張哲 實習生 邵世偉
當地時間2013年1月10日,朝鮮平壤,谷歌執行董事長結束了4天的訪問,前往北京。
“邀請谷歌高管訪問朝鮮,目的依然是讓人們忘記核問題。”
在2012年小心翼翼地觸碰迪斯尼與可口可樂之后,作為全球印象中最封閉國家——朝鮮再一次品嘗到資本主義的味道。這一次,他們迎來的是全球IT巨擘谷歌(Google)。
受美國前朝核談判代表、前新墨西哥州州長理查森的邀請,2013年1月10日,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完成了一次對朝鮮的“人道主義私人訪問”。
此次訪問的始作俑者理查森稱歷時四天的訪問“十分成功”。但恐怕不會有太多人對此表示認同。這個成員復雜的代表團沒能見到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也沒有就核試驗或衛星等敏感問題獲得朝方任何承諾,就連看望被扣押的韓裔美國人裴俊浩的愿望也未實現。2012年底,朝鮮試射衛星導致美朝關系緊張。早在代表團出發前,美國國務院就說這次訪問“并非特別有益”。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谷歌一意孤行的訪問畢竟代表了資本主義和美國價值觀的又一次成功輸出。
施密特在從平壤飛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后,對媒體說:“朝鮮事實上與外界隔絕。要跟上世界的發展,政府首先要開放網絡,從現在就要開始。”
美國“同志們”來了
絕大部分朝鮮人從來都沒有使用過互聯網。對于嚴格限制訪問互聯網的朝鮮而言,網上沖浪只是極少數人的特權。
2013年1月8日,到達朝鮮第二天,“美國”代表團參觀了位于平壤的金日成綜合大學的一間計算機實驗室。一名大學生向谷歌執行董事長施密特展示了在線閱讀康奈爾大學資料的過程。駐平壤的美聯社記者注意到,“他所使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