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十年反思(二)】“政府學會了幫企業成功,但沒學會幫企業破產” “這是一段教訓深刻的歷史”
中國新能源行業最困難的時刻到了。一個被賦予過高期望的朝陽行業,從寂寂無名到風光無限,再到哀鴻遍野,這一切僅僅用了十年。新能源幾乎犯了中國經濟可能犯的所有錯誤。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陳佩 方芳
專題按:
新能源是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真實寫照,其發展為世界矚目,它享受著前所未有的“政策禮遇”,集各方利益訴求于一身,它的大起大落之間,盡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現狀。
過去的十年,中國新能源的命運軌跡中政府一直如影隨形,從行業的政策制定,到地方政府的介入,到具體試點項目的實施,甚至到未來新能源的發展走向。政府究竟可以多大程度上介入行業,其邊界又在哪里,這值得所有行業利益相關者深思。
我們回望新能源十年,是為了尋找一個更穩健的未來。
一個被賦予過高期望的朝陽行業,從寂寂無名到風光無限,再到哀鴻遍野,這一切僅僅用了十年。新能源幾乎犯了中國經濟可能犯的所有錯誤。
整個行業都無法盈利
中國新能源行業最困難的時刻到了。
“2012和2013年,全行業和全產業鏈都無法盈利,正成為眼下中國新能源業的最大問題。”世界風電巨頭維斯塔斯中國區副總裁徐侃說。
這一切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2003年,《可再生能源法》開始討論醞釀,這部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類法律里最成功”的法律在頒布后便迎來了整個產業“超乎想象”的高成長。十年間,中國風電裝機從50萬千瓦增至7000萬千瓦,翻了140倍;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產量從6兆瓦,增至21000多兆瓦,翻了3500多倍。中國也由此收獲了世界第一的新能源產品制造能力。
最美好的時間——新能源概念到哪里都“好賣”。A股市場,2011年IPO的華銳風電以90元/股創下了主板市場20年來發行價的最高紀錄。美股市場,隨著尚德電力成為第一個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國企業,太陽能成為除互聯網之外,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公司數最多的行業,高達13家。
眼下,中國新能源業遭受全球經濟危機和自身產業周期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表現為補貼大量發放,企業大量虧損,人才大量流失,這個朝陽產業上空,已然陰云密布。
“她滿足了所有人的欲望”
7年前的2006年,沒人會想到一個搗鼓太陽能的科學家會成為中國內地“新首富”。但那確實發生了,而且僅僅用了不可思議的三年速度,就超過了榮智健家族30年的財富積累。
這個人是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成就這一不折不扣“中國夢”的是新能源。
事實上,在擁有聯合國525個產業門類中全部門類的中國,按“工業輩分”算,新能源之地位不可謂不低微。2010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