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藏,不是躲躲藏藏

《史記》說老子是周室的“守藏室之史”。早期的“史”就是后來知識分子的一個源頭。肉體終有盡,如果只把守道的責任放在幾個人身上,他們身后,道將何存?一個更好的辦法是筆之于書。書的生命比人更長久,代表其作者長存此道,直待可為之時。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劉余琳

不僅要保守一己性命,也要守道;道存下來了,才可應時而行

據《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年曾頗傷感地說:“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于后世哉?”遂因魯國舊史以作《春秋》。清人崔述對這段記錄極不滿,以為把孔子說成了一個“急于求名”的人,“殊失圣人之意”。日本人中井積德也說:“冀自見于后世而著作焉,是司馬遷以下伎倆,非孔子事,此文臆度失當。”崔述、中井心里的孔子,是不是就比司馬遷筆下的孔子更近真實,今日已無法評估。但“冀自見于后世”也是人之常情,似無損圣人英名。不過,司馬遷是不是把自己時代的經驗投射到了孔子身上?倒還真是一個問題。

眾所周知,司馬遷和孔子一樣,也是一個失敗者?!妒酚洝纷钅┑摹短饭孕颉吩俅翁岬娇鬃有蕖洞呵铩?,把它和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而著《離騷》并舉,云:“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又說《史記》既成,要“藏之名山,副在京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