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頭發的基因
雖然相關的科學研究很多,但轉化為臨床成果的卻很少。一些科學家和醫生正致力于商業化已有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尋找治療脫發的特效藥。在目前來說,防止脫發最好的方法仍然是最傳統的方法:生活規律,保持輕松。還要祈禱自己有優秀的基因。
很少有人會欣賞和感激我們身體上不斷長出的毛發,不少人甚至討厭這一點。頭發生長的過程看似簡單,實則有幾十個基因參與其中。每根發絲的背后,也都有十幾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在協同努力。當我們還是子宮中胎兒的時候,我們未來長頭發的部位就已經開始發生變化:皮膚先是增厚,然后向里陷入,和下面的結構共同形成毛囊。到了一定年齡,毛囊就開始召集細胞,形成向外生長的毛發。
每個人都有十萬個左右的毛囊,也就有十萬根左右的頭發。一個人出生時,毛囊的數量就已經確定了。在此后生長和衰老的過程中,如果有的毛囊死亡或者失去了功能,對應的地方就永遠長不出頭發了。所以,大部分人即使沒有得什么禿頂的疾病,頭發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逐漸稀疏。
為什么男性會禿頂?背后的原因是進化。1996年,兩位美國學者在讓被測女性觀看了一系列不同毛發濃度的男性照片后發現,那些滿臉頭發胡子的男性讓女同胞們感覺更富有攻擊性,難以受到青睞;而禿頂的男性看起來更加成熟。這說明,如果有個基因可以稍稍限制一下頭發生長,也許會占有一些生存上的優勢。
不過,在商店里掛滿了剃須刀的年代,這一點生存優勢就不那么好用了。男性又開始為日益光亮的腦門發愁。大約三分之一的男性會在45歲以后受到禿頂的困擾。僅在2007年,美國植發的總花費就超過了1.1億美元。而全世界治療男性禿頂的總收入高達4億美元。如果找到一種方法,讓死去的毛囊獲得重生就好了,這些新毛囊也許可以開始再次召集起細胞形成頭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有個叫Wnt的基因就有這樣的魔法。他們從小鼠身上撕下一小塊皮膚,這時,如果“關閉”小鼠的Wnt基因,傷口就不會長出任何毛發,但是如果刺激Wnt,讓它加足馬力不停合成蛋白,小鼠的皮膚不僅不會出現傷疤,還能長出和之前的部位一模一樣的毛囊,用相同的方式生出毛發。
為什么這項研究這么重要?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對付脫發的全新思路。到目前為止,所有逆轉脫發的努力都只是在刺激或移植已有的毛囊。但是,小鼠實驗表明,我們完全可以讓頭皮自己長出全新的毛囊。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哺乳動物似乎失去了很多再生能力,但是讓頭發再生似乎比斷臂再造容易一些,只要操控一兩個基因,就有希望做到這一點。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為此創建了Follica公司,希望可以將這種治療禿頂的技術商業化。
科學研究不僅能找到讓毛囊再生的“天使”基因,還能找到導致脫發的“魔鬼”基因。在研究雄激素引發的男性脫發患者時,科學家發現,脫發的頭皮細胞和長頭發的頭皮細胞相比,合成一種前列腺素的酶含量要大3倍。如果把這種前列腺素加到人工培養的毛囊里,長出的頭發會變得很短。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種前列腺素可以和一種蛋白結合,像一把鑰匙插入鎖眼一樣,打開細胞之門,引發一系列化學反應,并最終導致脫發的發生。所以,要想治療由此引發的脫發,完全可以尋找一種同樣可以結合在相同蛋白上的分子,這個分子就如同一塊黏在鎖眼上的膠帶,封住了前列腺素的結合位置,鎖緊細胞大門。
雖然相關的科學研究很多,但轉化為臨床成果的卻很少。一些科學家和醫生正致力于商業化已有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尋找治療脫發的特效藥。在目前來說,防止脫發最好的方法仍然是最傳統的方法:生活規律,保持輕松。還要祈禱自己有優秀的基因。
與頭發有關的基因
FGF5
FGF5基因會把毛囊由生長期推向衰退期。所以,如果FGF5發生突變,毛發就會特別長。
APCDD1
APCDD1基因可以抑制Wnt,讓毛囊變得又細又窄,這樣,長出的頭發也會變細變脆。APCDD1同樣可以成為藥物的靶標,讓醫生有可能不用激素就可以治療脫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