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最希望獲得哪些公平待遇?

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到底最需要什么,他們的錢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調查顯示,擴大城市教育資源,讓農民工的子弟跟隨父母生活、享受基本公共教育資源最重要。

子女教育、享受公平的教育資源已經是所有外來人口最關心的事

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到底最需要什么,他們的錢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調查顯示,擴大城市教育資源,讓農民工的子弟跟隨父母生活、享受基本公共教育資源最重要。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黃亞生教授與中山大學2009年所做的聯合調研中,廣東農民工工資的兩大用途是老家造房與教育孩子,老家造房是為了將來回老家養老,占到了農民工總開支的33%;教育孩子是為了讓下一代擺脫代際貧困循環,支出的三分之一用于子女教育。對于農民工而言,孩子的教育是與造房子一樣的頭等大事。這導致消費占比下行,因為農民工雖然在城市里生活,主要消費卻發生在農村。

在接受調查的兩千多名農民工中,53%是在2003年以前就離開農村,一半以上的人在廣東已經生活了6年以上,其中有一人從1976年就在廣東打工,他們都沒有取得當地戶口。

最新的調研顯示,農民工對于享受公平教育資源的期望上升。東莞戶籍人口僅一百多萬,而根據電話、儲蓄等調研,總人口(包括常住與短期流動)高達一千多萬。另據東莞的一份調查,外來人口對于戶籍的要求并不高,他們最希望獲得的是孩子的平等教育機會,其次才是養老等。子女教育、享受公平的教育資源已經是所有外來人口最關心的事。

我國的教育資源冷熱不均,城市教育資源奇缺,優質教育資源百家爭奪,學區房的高溢價可以為證,借讀費動輒數萬;與此同時,農村的教育資源正在萎縮,這與中國外來人口的兒童流動比例相對應。在中國發展基金會的“2011兒童早期發展國際研討會”上,全國婦聯兒童部部長鄧麗透露,中國農村5歲以下留守兒童達到2300萬,在農村,5周歲以下、雙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總數的40.19%,為2300萬人,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貴州、廣東等7省0-5周歲留守幼兒均超過百萬人。這些留守兒童,使得農民工的儲蓄率上升、消費主要集中在農村。中國農民工群體消費增長成為一句空話,還造成了留守兒童的心理陰影。要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隨遷到城市,則城市需要增加萬所左右的小學。

現在已經出現新趨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表示,2010年中國外出6個月以上的農民工達到了1.53億人,而隨著中國城鄉人口流動性的增強,農民工隨遷子女也呈不斷增加的趨勢。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家庭將6歲以下兒童帶在身邊撫養,隨遷子女呈現低齡化趨勢。所有這些隨遷子女都需要公平的城市教育資源,目前城市教育資源尤其是農民工流入的重點城市的教育資源不敷所需,一座座農民工子弟學校被拆,讓人看到了未來階層隔絕的陰影。

不僅小學,職業技術培訓同樣至關重要,這是農民工子女成為熟練產業工人、增加就業技能的最好途徑。2009年,武漢大學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72%的農民工子弟初中畢業后選擇上技校和職高,準備繼續讀高中的同學只有18%,而10%選擇直接去打工。他們的選擇是理性的,學習一門技術,可以在未來占據就業的制高點,而我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遠遠滿足不了需要。

給農民工的孩子以光明的未來,解放思想最重要。應該以市場的手段盡可能地做大教育資源,從小學到大學、職業技術培訓,讓越來越多的資金、人力進入教育行業。富裕人家的子女可以進私立學校,以這些學校源源不斷的稅收滋潤公立學校。在人口流入地建立更多的學校,將教育資源通過市場的方式轉移到這些地區,資源才能獲得高效配置,才能提高城市化效率。市場化的私立學校與政府的公立學校并行不悖,在基礎教育質量有所保證的前提下,讓所有的孩子可以進入符合收入水準的學校,中國的戶籍含金量也就大失成色。最終戶籍將失去依附,自動消失。

附著在戶籍上的最大的含金量,不是養老,不是醫療,更不是綠地,除了教育,還是教育。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