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中東的民意

“阿拉伯之春”讓全世界對中東穆斯林刮目相看,極大地改善了穆斯林的形象。此次事件盡管從穆斯林的角度看怎么做都不過分,但在外界看來,那個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舊的刻板印象似乎又復活了。雖然實施暴力的只是極少數伊斯蘭極端分子,但不幸的是,和“9·11”一樣,穆斯林作為一個整體再次免不了被殃及。

“民主的中東”并不意味著是“對美友好的中東”

由《穆斯林的無知》電影預告片所引發的抗議浪潮,已經從埃及、利比亞蔓延到也門、蘇丹、伊拉克、突尼斯、孟加拉和伊朗等國,除造成包括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森在內的4位美國外交人員的死亡外,一些國家還爆發沖突,造成多人傷亡。

 

上一次發生美國駐外大使遇害事件還是在1979年2月,時任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阿道夫·杜布斯遭到反美武裝分子綁架,在解救過程中被殺,當時的阿富汗政府是親蘇聯的。時隔33年,在美國幫助中東地區多個國家走上民主道路后,這樣的事竟然又發生了?!都~約時報》稱,這說明2011年該地區政局的變化并沒有打消人們對美國的仇恨。此言不差,只是反美情緒的高漲對美國來說固然是壞事,但對該地區的國家和人民來說,也同樣不是什么好事。

美國媒體將此事與1979年的伊朗人質危機相提并論,并認為目前在全球范圍發生的反美示威活動已成為總統奧巴馬在大選年中最為嚴重的外交政策危機,奧巴馬可能成為“卡特第二”,在中東外交危機中輸掉總統寶座。但公平地講,與小布什相比,奧巴馬的中東政策是很溫和的。2009年6月,上任不到半年的奧巴馬在埃及開羅大學發表演講,稱將把消除美國對伊斯蘭國家的偏見作為己任,同時也希望伊斯蘭國家消除對美國的誤解。

過去幾年,奧巴馬政府從伊拉克撤軍,對中東民主變革持支持態度。

但反美浪潮的高漲證明,這樣一些溫和之舉并沒能改善美國的形象和處境,“民主的中東”并不意味著是“對美友好的中東”。 目前,奧巴馬的中東政策已在美國國內引起廣泛質疑,其共和黨競選對手全盤否定奧巴馬上臺后向阿拉伯世界示好的政策。他們批評奧巴馬放棄與該地區像穆巴拉克這樣的領導人的傳統友誼,指責他帶來了該地區的動蕩并促成了伊斯蘭政治勢力的崛起。這可能會大幅改變美國對“阿拉伯之春”的態度,嚴重打擊美國國內的溫和派,共和黨所主張的強硬路線可能會慢慢占上風。美國內政的這樣一種變化,也許正中那些極端分子的下懷,卻絕對不是該地區國家和人民的福音。

總體來說,經歷了“阿拉伯之春”的各國政府對目前的危機應對是得當的。利比亞和也門總統均向奧巴馬道歉。埃及總統穆爾西在國家電視臺發表講話,要求人們尊重外交使團,承諾會對攀上美國駐開羅大使館外墻的人進行起訴;他同時小心地強調了抗議者不滿情緒的合理性:“我們不能接受任何冒犯或者攻擊先知穆罕默德的行為。”但在示威者看來,這樣的表態是遠遠不夠的。在埃及抗議活動的后期,許多示威者說,他們的主要訴求針對穆爾西,他們強烈要求如果美國不能懲罰電影制作者,穆爾西就應該更堅定地回應美國。

而美國則給穆爾西施壓,要求他以更堅定的立場應對反美襲擊,并威脅說“埃及未必是盟友”。而埃及是美國最大的對外援助國,每年從美國獲得的援助超過20億美元。這樣一來,穆爾西陷入了和過去的專制政權一樣的困境,在國際關系的現實需要和民眾的激烈訴求之間左右為難。更大的困難在于,專制政權并沒有道德和選舉上的壓力,無論是拂逆民意還是順應民意,都不會太讓人意外;而對穆爾西這樣的民選領導人來說,民意的向背是其政治生涯的根本。因此,經歷了民主化洗禮的中東領導人,其外交上的騰挪空間不是變大了,而很可能是變小了。

“阿拉伯之春”讓全世界對中東穆斯林刮目相看,極大地改善了穆斯林的形象。此次事件盡管從穆斯林的角度看怎么做都不過分,但在外界看來,那個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舊的刻板印象似乎又復活了。雖然實施暴力的只是極少數伊斯蘭極端分子,但不幸的是,和“9·11”一樣,穆斯林作為一個整體再次免不了被殃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