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紀念孫中山誕辰專題談話

1912是甚么樣的時代?第一個浮出的意象,可能就是——那是一個列強瓜分中國的時代。那也是個非常殘酷的時代。孫逸仙這個人對于建立共和國的愿景,我們還在他的藍圖上往前走,臺灣在意想不到的另一個空間,開展出自己的一條路來。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閻彬

在歷史大轉換的時代,一根辮子很可能就讓人送了性命。少年錢穆把自己的辮子給剪了。沒幾天要放假了,他要搭火車回家,朋友就警告他說,你現在沒有辮子,一上火車一定會被官兵抓起來被當革命黨給殺了。錢穆就把剪下的辮子縫到瓜皮帽上,偽裝辮子。 (龍應臺/供圖)

馬克·吐溫的寫作里有個手法──當寫到一個嚴肅到不行的場合,譬如今天這種場合,他就會讓一只小土狗,不知道從哪里躥出來,突然奔跑到前面,把演講的人撞一下,那份嚴肅就被瓦解了,我不知道今天我拿這嚴肅怎么辦,但是很高興能夠來到這里。

我不是孫逸仙研究的專家,所以今天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那個時代的觀察。

列強瓜分的中國

1912是甚么樣的時代?第一個浮出的意象,可能就是——那是一個列強瓜分中國的時代。有張漫畫,是當時一個法國雜志所刊出的。桌上有個大餅,寫著CHINE,列強拿著刀分割這個餅。整個19世紀,是這樣弱肉強食的時代。

那也是個非常殘酷的時代。沈從文自傳里有段文章題目就叫作《辛亥革命的一課》。沈從文生于1902年,住在湖南的鄉下,在1910年最混亂的時代,從他七八歲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滿地人頭的:當時滿清政府到處搜捕革命黨員,但到底誰是革命黨呢?鄉下官兵于是抓人頭充數,成千上萬的,五花大綁地被抓去砍頭,基本上都是鄉下的農民。在沈從文的村子里每天大約有一百多的農民被抓去河邊砍頭,砍到后來,人實在太多了,官兵就把成堆的農民抓去大王廟面前擲筊,如果丟出來的是兩面都向上或一陰一陽的,就到“活”的這一邊,如果兩個都覆蓋住,就被分去“死”的那邊,等砍頭。運氣不好的農民擲完筊,也就乖乖地去排隊等砍頭。

每一天在河邊,都有很多的圍觀者去看砍頭,所以沈從文從小的數字學習,是從數尸體學來的。圍觀者嬉笑不已,有時圍觀的人太多了,官兵也搞不清楚到底誰該殺誰不該殺,有的“該”被砍頭的不知怎么混到嬉笑的人群里,也就被當作路人給放了。

不穩定的民國

有張圖,中間站著的是孫中山先生,在上海車站,一行人正要搭火車去南京就職總統。民國終于建立了,但非常不穩定。

一張奇特的郵票可以充分表達政局的不穩。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了,可是我們也都知道,十九世紀到廿世紀初的中國,海關和郵政全部由外國人主控。當時的郵政總辦是一位法國人叫帛黎,當中華民國成立時,他非常不甘愿,不認同。郵票上面還是寫著“大清郵政”,可是孫中山都已經在南京宣誓就職了,怎么辦?他就在郵票的中間,印上了“臨時中立”四個字。到了三月的時候,孫中山嚴重抗議,他才再加“中華民國”四個字。從一張小小的郵票里,就看得出一個動蕩的時代。

1912年前后,不只是軍事動蕩,不只是政治動蕩,其實更是改風易俗、價值翻轉的時代;服裝,纏足,包括發型,剪辮子這件事情,都是嚴重的大事。

價值的翻轉

豐子愷的漫畫畫了一個舉頭仰看科舉發榜的書生,一個中國文人腦后垂下長長的辮子。1912年,割除辮子,是與過去兩百多年巨大的割裂。

錢穆先生出生在1895年。1910年,風聲鶴唳,十幾歲的孩子都知道時代要變了。有一天晚上,他睡不著,在他同學的枕頭下面發現了一本書——是譚嗣同的《仁學》。譚嗣同這位前進的思想家,就在這晚讓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