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脆弱
猛禽形態各異,在地球上的分布也很廣泛。僅僅在中國,就有包括貓頭鷹在內的84個種的猛禽,占到了世界猛禽總數的20%多。人類對猛禽的幫助可能會造成不適當的依賴行為,如果把它們放歸野外,它們就可能對人構成威脅,而這種威脅多半是由于誤會造成的。
責任編輯:朱力遠 實習生 張潔瑤
2008年1月4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工作人員前往懷柔救助一只受傷的禿鷲。禿鷲展開雙翅可達到3米。
人類對猛禽的幫助可能會造成不適當的依賴行為,如果把它們放歸野外,它們就可能對人構成威脅,而這種威脅多半是由于誤會造成的。
在北京二環和三環之間的北京師范大學校園內,有一排鬧中取靜的綠色鐵皮房子,里面設置了人造草皮和棲杠。有的房間暫時空著,有的房間里站著一只金雕,或是游隼。它們都正在接受康復治療。過不了多久,它們就能再次回到野外了。
這里是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有的時候,把猛禽養作寵物的人發現它們因為不適應平地上的生活而生病,無奈把鳥送到這里來。還有些情況是小鳥墜巢,撿到的人不知該如何處理,便找到這里。
猛禽形態各異,在地球上的分布也很廣泛。僅僅在中國,就有包括貓頭鷹在內的84個種的猛禽,占到了世界猛禽總數的20%多。
由于猛禽與人類之間長期存在的關系,以及它們獨特的需求,保護工作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是令人關注的問題。歷史上,猛禽被用來當作寵物,或者是被狩獵者利用,這就鼓勵了人們去從窩里偷那些幼鳥,然后在市場上銷售。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中國項目主任華寧說,每有一只活著出現在交易市場上,就意味著有10只鳥在途中死掉。同時,饑餓的猛禽有些時候會攻擊人工養殖的鴨和鵝,而為了保護這些家禽,養殖者可能會射殺或毒死猛禽。在這樣的情況下,與人類有著復雜關系的猛禽的數量正在減少。
甚至是執法人員,在查沒活體的猛禽之后,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它們,甚至將兩個不能放在一起的猛禽放在一起,導致它們互相掐架。還有一些熱心的個人和團體因放飛方式不當,導致猛禽反而被摔骨折。
中國的研究者中很多將精力放在了對鳥類宏觀的遷徙,以及與環境的關系之上,而對個體的發展和行為的研究卻很少。如此一來,許多對鳥類行為的理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