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反映唄2013年《新聞聯播》改版文本分析
坊間戲謔的《新聞聯播》“三段論”:“前十分鐘領導很忙,中間十分鐘百姓過得很好,最后十分鐘外國人民水深火熱?!钡?013年開年,買菜大媽、北京霧霾、成都曹家巷拆遷……搶了國家領導人的“位子”,坐了《新聞聯播》的頭條,國家領導人活動和會議,占據頭條的時候不到四分之一。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閻彬 張潔瑤
2013年1月1日以來,國內社會新聞占據了《新聞聯播》的大部分時段。PM2.5、曹家巷拆遷、問題魚翅、菜價上漲等民生話題,成了每晚7 點的主角。元旦當天的“新年述評之二”,李瑞英說的最后一句話是“中國夢,有一個魂,那就是民生”。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博士常江認為,《新聞聯播》的變化是中國電視新聞向專業主義邁進的很重要一步。
2013年開年,買菜大媽、北京霧霾、成都曹家巷拆遷……搶了國家領導人的“位子”,坐了《新聞聯播》的頭條,國家領導人活動和會議,占據頭條的時候不到四分之一。
《新聞聯播》中百姓問百姓:“你覺得2012年過得怎么樣”?有人說“不錯”,外國人說“開心”和“萬事如意”,小區保安說“湊合著過”,一年級小學生回答:“很累。”
“菜這么貴,我們這些村民都受不了了,太貴了。”鏡頭里,一位大媽一面把剛買的蔬菜裝進塑料袋里系好,一面對著話筒說道,“你也反映反映唄。”
“反映反映”,隨后在微博上被很多人調笑:“居然讓《新聞聯播》反映問題。”這段素材被用在了2013年1月20日的《新聞聯播》上,時間是19時02分48秒,這是頭條——以往國家領導人出席重大活動的位置。
買菜大媽出鏡不到10秒,被嵌在一組名為《關注菜價上漲》、長達6分鐘的頭條報道里,顛覆了坊間戲謔的《新聞聯播》“三段論”的前兩大定律。“三段論”是這樣描述的:“前十分鐘領導很忙,中間十分鐘百姓過得很好,最后十分鐘外國人民水深火熱。”
在“菜價報道”里,除了買菜大媽“受不了”,種菜菜農也很焦慮——菜價高的時候,大棚果蔬還沒成熟;等過完春節果蔬豐收,菜價又會隨著需求減少大跌,“菜賤傷農”。
主播郭志堅隨后播報,面對“賣菜難”情況,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針對農產品的低稅政策。“民生政策和公共財政,將全力為菜園子和菜籃子兜底。”郭志堅最后在“本臺評論”里以堅定的語氣總結。
“反映反映”,只是《新聞聯播》自2013年1月1日以來的諸多變化之一。像買菜大媽一樣登上《新聞聯播》頭條的,還有北京霧霾和PM2.5、成都曹家巷拆遷、因土地確權問題引發的“離婚潮”和天然氣供應緊張等等。至于領導人活動和會議,占據頭條的時候不到四分之一。
PM2.5聯播
2013年1月14日,《新聞聯播》的觀眾終于第一次見到了PM2.5——盡管在過去兩年多里,這種以粒徑命名的顆粒物在各大媒體的狂轟濫炸之下,早已不再神秘,《新聞聯播》還是把這條新聞的標題擬為《揭秘顯微鏡下的PM2.5》。
鏡頭下,PM2.5被逐漸放大到7倍、10倍、20倍、50倍、80倍,最后是120倍,這時它看起來像沙粒,丑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