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630億地方債從何處來,向何處去 四年全國第一

在中國開始發放地方債以來的四年里,四川始終都是冠軍。其中最大的投向,是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四川省財政廳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數據,從2009年至2012年,四川省分別發行地方債180億元、180億元、135億元、135億元,連續領跑全國。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經財政部核準額度才能發行的地方債,曾被寄望成為一條將地方龐大債務引向市場的陽光通道。

在中國開始發放地方債以來的四年里,四川始終都是冠軍。其中最大的投向,是基礎設施建設。

在中國開始發放地方債以來的四年里,四川始終都是冠軍。

根據四川省財政廳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數據,從2009年至2012年,四川省分別發行地方債180億元、180億元、135億元、135億元,連續領跑全國。

2012 年12月12日,四川南充市下中壩嘉陵江大橋建成通車,這座橋的啟動資金正是來自2009年四川發行的首期地方債。 (CFP/圖)

“準國債”融資630億

2009年首期發行的四川地方債被稱作“09四川01”,發行量90億元,投標量134.4億元,認購倍數1.49倍。

這一年是中國第一次正式發行地方債。

地方債是指地方政府發行的公債,通常是地方政府籌集資金的一項重要融資手段,全世界53個主要國家中,有37個允許地方政府舉債。

但在中國,這一直是個禁區(除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曾經試過一次國債轉貸——中央發了1000億國債,由商業銀行轉貸給地方政府使用)。直到2009年,國務院首次同意發行地方債,并在當年給出了2000億的額度。

彼時,地方債的出現,被認為是地方債務走向市場的一條陽光通道。因為,與變相發債不同的是,地方債有一整套流程,要經過發債方、保薦方、擔保方、評級方等不同的主體,在市場上公開發行,債務列入地方預算。更重要的是,地方債并不是想發就能發,市場上得有人買才行。

而且,當時地方政府仍然沒有自行發債的權利,只能在財政部核定的額度范圍內,由中央代理發行,直到2011年國務院才允許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深圳市四地開展自行發債試點。

四川省財政廳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每年初,財政部會核定四川的額度,四川根據這一額度編制預算方案報省人大。當人大批準了方案,四川編制好發行計劃,便可申請財政部代理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