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娛樂】傷不起,傷得起
剛過去的10天,兩則新聞與家暴有關。7月30日,臺灣女藝人王子魚被男友毆打后的照片,被友人公開在微博上。曾出演《刺陵》的她,因在夜店和男性友人擁抱致禮,被打得頭骨骨折近乎失明;8月10日,李陽與妻子Kim的離婚案在北京開庭,一群女性志愿者穿著黑T恤,對她表示支持。Kim走出法庭后,對聲援她的志愿者說:“他不會改的?!?/blockquote>剛過去的10天,兩則新聞與家暴有關。7月30日,臺灣女藝人王子魚被男友毆打后的照片,被友人公開在微博上。曾出演《刺陵》的她,因在夜店和男性友人擁抱致禮,被打得頭骨骨折近乎失明;8月10日,李陽與妻子Kim的離婚案在北京開庭,一群女性志愿者穿著黑T恤,對她表示支持。Kim走出法庭后,對聲援她的志愿者說:“他不會改的。”
家暴到底是怎么產生的?什么樣的人會有家暴傾向?這恐怕是個世界性難題。亦舒有本小說叫《愛情慢慢殺死你》,探討的就是家暴的不可預測性。小說女主人公家世良好,加入報館后從事家暴報道,應該說對家暴有足夠的認識,也有足夠的預防。但她在工作中認識的醫生男友,卻慢慢顯露出極端性格及暴力傾向。這個男人同樣出身世家,“濃眉大眼高鼻梁”,相處之初彬彬有禮和藹可親,兩人相遇的地方甚至是婦女庇護所——他在那里提供義務診療。但接下來,故事走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而我從前的朋友中,一位因屢次實施家暴打跑了3任妻子、被所有朋友遠離的男士,平時也溫文爾雅,臉上常帶笑容,性格貌似恬淡,最大的愛好竟是垂釣。
家暴實施者,不肯控制自己的暴力傾向,一方面是因為這種傾向來源復雜、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因為在中國,家暴的成本非常之低。
強大的生活壓力之下,中國人的家庭觀念異常淡薄,家庭價值在價值排序里是非??亢蟮?。年輕人不會在擇業時考慮離家是遠是近,能否照顧父母,青少年犯罪和兒童遭受性侵報道里,永遠有個父親或母親痛哭流涕地說,自己因為忙于事業,沒能和孩子好好相處。“家”是如此的不重要,以至于“?;丶铱纯?rdquo;會被詠唱,“過年回家”像一個夸張的儀式,一個全民狂歡節。每逢拐賣婦女兒童、家暴等需要旁觀者表態、需要管理者進行干預和制裁時,人們卻又樂于將它們推向“家務事”領域,使之混沌化?!睹ど健防?,面對被拐賣女子的求救,基層官員表示,那是“家務事”,李陽家暴事件發生后,許多人表示,“女方肯定也有責任”。
當家暴導致嚴重后果時,對雙方的制裁卻絕不混沌,精確地體現了男女有別的原則。網友“晚睡姐姐”在文章《比施暴更可怕的是施暴的邏輯——李陽事件續讀》里舉了實例,北京女子董珊珊被丈夫打死,該男只被判了6年有期,因為是“一個月才打死,在力量和速度上有欠缺”,而對女性囚犯的調查卻顯示,十幾個將長期實施家暴的丈夫殺死而獲刑的女人,最少的也被判了12年。
發生在知名女性身上的暴力事件,則更加難以言說。對女明星、女性名人來說,遭遇家暴或其他的侵害,會導致名譽及形象受損,而共犯的男性或侵害者卻巍然無礙。家暴事件后,李陽的曝光率反而增加,大量的話語機會送上門來。而在Kim和李陽離婚案的法庭外,以歌舞和舉橫幅這種最柔和的形式表示聲援的志愿者,卻遭遇干涉,在“女權之聲”微博的報道里,李陽出現時,大批記者都舍kim而奔向李陽。
革命仍未成功,女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