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人】昆蟲教授吃昆蟲

如今,庫珀教授在英國吃昆蟲已經越來越方便。在倫敦的特色食品店,他可以買到蜜蜂、蟋蟀、毛蟲制作的罐頭;魚市上有蚯蚓和蟋蟀,甚至專門繁殖昆蟲的農場也有不錯的生意。

來自英格蘭的昆蟲學教授朱利安·庫珀(Julian Cooper)最近有了一個新外號——“昆蟲人(Insect Man)”。

 

他恐怕不會喜歡別人這樣叫他,因為這個名字提示的是一段悲慘的歷史。1986年,考古學家在日本長崎九州島的森林里,發現了一群長相怪異的“昆蟲人”,他們的眼包像雞蛋一樣大,嘴是一道裂縫。讓他們變成“昆蟲人”的,是40年前的長崎原子彈。不過,庫珀教授被叫作“昆蟲人”和長相沒有關系,他只是愛吃昆蟲而已。

庫珀教授是一位世界級的昆蟲學家,收藏了大量漂亮的蝴蝶和其他昆蟲標本。數年前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旅行中,他發現昆蟲除了做成標本外,還可以變身美味佳肴。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昆蟲被端上餐桌并非稀奇事,當地最有名的一道甜點,就是香蕉葉裹西米蛆。

旅行歸來,庫珀教授發現自己的菜譜里不能沒有昆蟲了。他開始開發各種昆蟲烹飪方法。要做飯了,除了準備好的蔬菜甜品,他還會拿出裝小蟲子的玻璃罐。把油燒熱,把某些蟲子的翅膀剪掉,洗凈后扔進油鍋。

吃庫珀教授的一餐飯需要很大的勇氣。首先是沙拉,豆芽、胡蘿卜絲和生菜中間分布著甲殼蟲。接下來是油煎蝗蟲,姜末是惟一的調味品。最后是冰淇淋,頂端覆蓋著蟋蟀形狀的巧克力——那是真的蟋蟀沾了巧克力醬。

庫珀教授的“美食”讓不少人大倒胃口,看過教授從容淡定地油煎和品嘗蟲子的畫面,有人說“真不想在這個星球上活了”。也有人認為這沒什么大不了,“它們比肉更有營養,洗過又煎過,還蠻干凈的。”

反感吃昆蟲,在庫珀教授看來,只不過是心理障礙。因為不管是否愿意,我們每天都在吃昆蟲。例如食用色素胭脂紅,就是用生長在刺梨上的鱗翅目昆蟲做成的。昆蟲專家說,就算沒吃胭脂紅,人每天也會不知不覺從面包、果汁里吃到500克昆蟲殘渣。

一百多年前,歐洲人霍爾特寫了名為《為何不食用昆蟲》的書,稱饑餓的農民如果愿意食用昆蟲,政府的糧食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他的說法不無道理,昆蟲的高營養價值正是庫珀教授吃它們的重要原因。100克蚱蜢的蛋白質含量,比100克牛肉的還高。

作為昆蟲學家,庫珀教授更想做的,是推動昆蟲進入人類的食物鏈,為生態平衡出一份力。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世界上的昆蟲有近一千萬種,占所有物種的一半,更占地球生物量的90%。這其中,1400種昆蟲為人類所食用,只占人類食物量很小的一部分。

更可怕的是,就算我們今天拒絕昆蟲,也許明天也做不到了。聯合國糧食專家范霍斯說,以現在的人口增長速度,到2050年,如果世界人都像歐洲人那么愛吃肉,我們恐怕需要第二個地球了。對比牲畜,飼養昆蟲可謂“節能環保”,前途無限。去年,歐盟投入250萬歐元推廣“昆蟲餐飲”計劃,研究安全食用昆蟲的辦法。

如今,庫珀教授在英國吃昆蟲已經越來越方便。在倫敦的特色食品店,他可以買到蜜蜂、蟋蟀、毛蟲制作的罐頭;魚市上有蚯蚓和蟋蟀,甚至專門繁殖昆蟲的農場也有不錯的生意。

“這么營養美味又環保的東西,何樂而不吃?” 庫珀教授說。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