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20120716)
辭官不歸故里
20年前近代中國規模最大的一次辭官從商的歷史記錄,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記憶中。
從體制走向市場,成功者幾希,大起大落,大好大壞,大喜大悲,能納入人們視線的寥寥無幾,本期封面介紹的幾位,堪稱佼佼者。
體制的嚴謹,和市場的活潑,成就了新時代的新士大夫。他們的成功和成就,依然仰仗于體制以及對體制的熟悉,以至于駕馭自如。
和純粹的民營企業家相比,從體制里沖殺出來的辭官從商者,與體制仍有千絲萬縷的互動關系,合法或不違法掙錢,仍是一門大學問,這里只能姑隱其詳,略去不談。
辭官不歸故里, 在市場中實現了人生的自我價值 ,難得。比起一百多年前的那批官商或準官商,比起蘇聯解體前后那些下海者,中國的辭官從商精英階層,顯然幸運多了。
——楊錦麟(資深媒體人、香港衛視執行臺長)
《92派 辭官下海20年》
什么時候能再現92年官員脫離體制下海經商的盛況,那樣就意味著,改革又繼續了。
——蘇格拉海底(新浪網友)
《張千帆 高考招生不公平》
張教授的名字最近頻繁出現在各媒體上,皆因他的研究課題“大學招生與憲法平等”。高考招生名利場啊,里面的腐敗一言難盡,根本不是學者呼吁推進“教育與社會公平”就可以改變的。高校、地方政府、教育部,任何一方都沒有動力去改變現有招生格局,犧牲的卻是最廣大的普通人家的考生。
——Kelly_Jin(新浪網友)
《命運交叉的路口——韓寒的同學們》
我來補充這篇文章隨后的情節:丹華終于下了決心,加入了我們編輯團隊,如同當年我放棄外企進入南方報業一樣。前面是什么,我們都還看不清,但就這么走下去,找到真實的自我,大概就是目的。但當理想從天空降下進入現實后,一切都會很堅硬。對自我的挑戰也就是剛剛才開始而已。
——陳墾(出版人)
《陳強 最淺的深刻,最好的壞人》
“演黃世仁的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我想到更多的是他的這個角色,竟不知這位反派在生活中還是一位慈父,也是一位好公公。幫兒子打下扎實的表演功底,培養兒子的戲德;生活中還教導兒子要有夫德,賜“鋼鞭”給兒媳婦監督。無論是演員,還是父親,抑或其他角色,陳老都演繹得完美無瑕,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清塵(湖北讀者)
《費翔 我沒什么還需要證明的》
30歲,對于一個如日中天的男明星來說絕對是發展的黃金年齡,費翔卻卸下光環,只身前往美國。從因為底子差唱歌時的“心虛”到經過歷練后的鎮定自若,確實,費翔大哥沒有什么需要證明的。
——若夕(廣東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