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之死與俄羅斯反腐
俄羅斯律師馬格尼茨基的死亡,引發一場漫長且跌宕起伏的政治大戲。隨著事態不斷發酵,俄羅斯政治近20年來的幾乎所有重要元素都孕育其中:私有化、寡頭、腐敗與反腐敗、打壓異議人士、入世、權力斗爭、俄美關系等等。
責任編輯:張哲 實習生 邵世偉
馬格尼茨基之墓。他因為參與調查、揭發政府官員舞弊,而被以逃稅的罪名入獄,并于2009年死于獄中。他的死引發了俄美人權外交對抗。在他死后三年,俄羅斯法院決定重審馬格尼茨基逃稅案。
編者按:
律師馬格尼茨基的死亡,引發一場漫長且跌宕起伏的政治大戲。隨著事態不斷發酵,俄羅斯政治近20年來的幾乎所有重要元素都孕育其中:私有化、寡頭、腐敗與反腐敗、打壓異議人士、入世、權力斗爭、俄美關系等等。
2013年1月28日,俄羅斯重新開始審理律師馬格尼茨基逃稅案。事實上,這位俄羅斯律師已經死了3年多。不過,“審死人”卻非鬧劇。
在達沃斯論壇上,馬格尼茨基生前供職的赫密塔吉投資公司老板比爾·布勞德就感到了一陣陣寒意。因為,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在接受CNN專訪時曾感慨地說:“很遺憾,馬格尼茨基已經死了,布勞德卻還自由地活著!”
布勞德對此憂心忡忡,“他這是在用生命安全威脅我!”
盡管以自由主義面目示人,梅德韋杰夫卻從不逾越普京體制底線,在外交場合甚至對其維護有加,所以他此番論調也被普遍解讀為是標準“普京化”的。梅德韋杰夫的表態,究竟代表了普京權力體系怎樣的政治思維呢?
律師之死
2012年年末,在普京轟轟烈烈的反腐運動中,除了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的倒下,最為引人注目的恐怕是禁止各級官員和軍人及其配偶在海外銀行擁有或開設賬戶,禁止在海外擁有或購置不動產,禁止持有外國公司有價證券等。
很難講這樣的制度創新不是部分因為受到了馬格尼茨基事件的刺激。
畢竟,在2012年12月6日,美國國會剛剛表決通過了《馬格尼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