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霧霾應急方案臺前幕后事 停工、限行、預報,難解北京愁
霧霾一月間兩度襲京,應急方案再度成焦點。為何要限公車30%?為何不執行單雙號限行?預報是否可以緩解霧霾?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2013年1月29日,北京火車站,男子戴著口罩打電話。
霧霾一月間兩度襲京,應急方案再度成焦點。為何要限公車30%?為何不執行單雙號限行?預報是否可以緩解霧霾?
霧霾再襲,應急再加碼
2013年1月29日晚上七點,一臉倦意的于建華抽空在食堂吃了晚飯。當《新聞聯播》提到霧霾時,他抬起了頭,示意同事看電視。
此前一天,北京繼續拉響霾黃色預警信號。在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北京已遭遇兩次嚴重的霧霾圍城的窘境。
霧霾襲來時,于建華這位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可能是全北京最忙的人,他只能在各種會議間隙抽空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我們到五點結束可以嗎?”此時已經是四點五十五分。
整個環保局都處于緊繃的狀態。1月30日,由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研制、剛剛上線五天的手機軟件“北京空氣質量”提示公眾“未來一到兩天內,我市整體空氣質量仍處于嚴重污染級別。建議市民朋友減少外出,停留室內”。
半個月前,北京市就已經啟動了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這距離應急方案正式公布還不到半個月。政府部門、學者似乎還來不及總結上次應急行動的經驗和教訓,新一輪的霧霾逼迫北京開始又一場更嚴格的攻防戰。
1月29日上午,北京市政府召開空氣重污染日應急工作電視電話緊急會議,兩位副市長和相關部門參加。此次應急包括削減機動車污染排放等四項內容,暫定實施到31日24時,之后是否延續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