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精選】《胡適文集》序言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易卜生主義》這些文章在“五四運動”所發生的影響,是怎么估計也不會過分的。胡適表示了“全盤西化”或者“充分世界化”的態度,對中國的文化傳統作了深入的批判??墒菍τ谖覀兠褡宓奈幕z產并沒有采取簡單的全盤否定的態度,而提出了一個“整理國故”的任務。
1
胡適1922年7月10日的日記里記了一件事:
往山東時,車上看見蔡先生為爾和寫的扇子,寫的是趙翼的三首白話絕句,內有一首云: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幾百年。
我看了大驚喜:我生平不曾讀甌北詩,不料他有這種歷史的見解!
這真是一種歷史的見解: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白,杜甫,這些唐代詩壇上璀璨奪目的明星,他們的歷史地位漸漸被后起的群星所取代。一本一本的文學史、學術史、思想史,就是這樣寫成的。胡適,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化教育領域、學術思想領域留下了深深的個人的印記,最終也逃不了趙翼所說的這個規律。
胡適是1962年2月24日去世的。五十年前,在胡適離開人世的時候,立了一個墓碑,碑文中說“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慮,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里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這樣蓋棺論定,當是當之無愧的。如今,他的著作已經成為社會公有的財產。就在全社會接受這一份豐厚的遺產的時候,我想還是應該作一回盤點:其中哪一些是最應該珍視的,哪一些是不必怎樣重視的。
《隨筆》2013年第1期 出版:《隨筆》雜志社
2
胡適出生的時候,儒家的四書五經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統治著全國。又因為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和世界各國有了越來越多的交往,一些最先覺悟的知識精英已經認識到外國的文化、思想中確有比我們專制主義的文化傳統要優長的地方。嚴復翻譯介紹的外國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的名著,梁啟超的《新民叢報》宣傳介紹外國的歷史、人物、思想、學說等等,都對于推動中國知識界思想的變化起了很大的作用。胡適十三四歲在上海梅溪學堂、澄衷學堂求學的時候,就得讀《新民叢報》,得讀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群己權界論》了。他從這里最早得到了日后批判中國文化傳統的思想資源。
胡適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師從當代大哲學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實驗主義哲學。他在《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說:“杜威先生教我怎樣思想,教我處處顧到當前的問題,教我把一切學說理想都看作待證的假設,教我處處顧到思想的結果。”在《杜威先生與中國》一文中,胡適這樣介紹杜威的歷史的方法——“祖孫的方法”:“他從來不把一個制度或學說看作一個孤立的東西,總把他看作一個中段:一頭是他所以發生的原因,一頭是他自己發生的效果;上頭有他的祖父,下面有他的子孫。捉住了這兩頭,他再也逃不出去了!這個方法的應用,一方面是很忠厚寬恕的,因為他處處指出一個制度或學說所以發生的原因,指出他的歷史的背景,故能了解他在歷史上占的地位與價值,故不致有過分的苛責。一方面,這個方法又是最嚴厲的,最帶有革命性質的,因為他處處拿一個學說或制度所發生的結果來評判他本身的價值,故最公平,又最厲害。這種方法是一切帶有評判(Critical)精神的運動的一個重要武器。”這也就是胡適后來慣用的方法。
1911年中國發生了辛亥革命。這是一場取得偉大成就的政治革命。它推翻了君主制,推翻了滿族統治集團,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并且為后來的思想文化方面的革命開辟了可能性。胡適對于辛亥革命很覺興奮。他在1912年年初致胡紹庭信中說:“祖國風云,一日千里,世界第一大共和國已呱呱墮地矣!去國游子翹企西望,雀躍鼓舞,何能自已耶!吾恨不能飛歸為新國效力耳!”
胡適是“五四運動”前夕開始他的事業的。“五四運動”發生在中國歷史正要發生大轉折的時刻。他和蔡元培、陳獨秀,以及魯迅、錢玄同、周作人、劉半農等人就是“五四運動”最重要的推動者。他的《文學改良芻議》、《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易卜生主義》這些文章在當時所發生的影響,是怎么估計也不會過分的。用淺近的文言文寫成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