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默克爾的選擇
她的選擇不僅關乎自己明年能否連任,更對歐元區的前途至關重要
她的選擇不僅關乎自己明年能否連任,更對歐元區的前途至關重要
為免西班牙銀行問題引發更大的亂局,歐元區國家在上周末召開兩個半小時電話會議后,同意援助西班牙銀行業,最高的貸款額為1000億歐元。出乎意料的是,西班牙并不需要為此進行額外的緊縮,而只需要執行現有的緊縮政策,并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助監察西班牙銀行業改革。
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作為歐元區核心國家的德國及其總理默克爾一直處于“話事者”的地位,一言九鼎。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姆普羅迪就曾表示:“現在,默克爾做出決策,然后薩科齊舉行記者招待會解釋她的決定。”而默克爾最固執的地方就是對財政緊縮政策的堅持,深陷危機的國家要獲得援助,交換條件就是要接受緊縮。但此次對西班牙的近乎無條件的援助顯示,默克爾做出了小小的讓步。事實上,在荷蘭首相呂特下臺、法國總統薩科齊連任失敗、德法荷組成的強硬挺緊縮聯盟難以為繼的情況下,輿論認為默克爾勢必孤掌難鳴,解救歐債的政策將難以按原有方向延續下去,改弦更張是遲早的事。
盡管輿論再三警告歐元區面臨的解體危機,希望默克爾能不惜代價救助那些深陷危機的國家,但默克爾似乎并不太著急。德國的好整以暇,其根源在于對自身經濟狀況的自信。歐債危機對希臘、西班牙而言簡直是地獄,而對德國更多的是機遇。雖然占德國出口額40%的歐元區其他國家對德國產品需求下降,但歐元貶值令“德國制造”在歐元區外的國際市場上更加有競爭力。2011年,歐元對美元貶值3.1%,對日元貶值更是超過8%,德國出口額則大幅增加8.2%。而出于避險的考慮,投資者對德國國債需求強勁,以至該國在今年1月首次以負利率發行國債。
這意味著投資者借錢給德國政府,還得自己倒貼利息。這看似荒誕的現象令德國金融當局也大感驚訝,其發言人說:“這種事情從未發生過。”
從理念上看,做事嚴謹,崇尚實干和紀律,在財政上堅持量入為出和勤儉節約的以德國為代表的北歐國家,和西班牙、希臘這樣一些自由散漫、花錢大手大腳的南歐國家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在默克爾看來,那些好逸惡勞、靠發行國債維持人民超前消費和高福利的國家必須做出改變。顯然,她希望歐元區其他國家都向德國看齊,最好能變成和德國一樣的國家。如果此時放棄緊縮,選擇刺激經濟,那么歐元區重債國仍將得過且過,財政紀律可能無限期拖延。也因此,在5月底的G8峰會上,默克爾旗幟鮮明地抵制了美法對于歐元區進一步做出刺激經濟計劃的要求。
但在歐債危機十萬火急的情況下,默克爾的立場難免給人以傲慢自大、見死不救、冷酷無情的觀感。對一個政治家而言,做出正確的判斷并不是全部,更關鍵的是讓民眾也意識到這是正確的事并愿意加以貫徹。德國《明鏡》周刊近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德國政府在應對危機時的態度過于傲慢,似乎認為歐洲其他國家都需要德國開出的靈丹妙藥。其他歐洲國家自然知道德國關于強化財政紀律等的提議是緩解債務危機的良方,真正讓歐洲伙伴們不快的不是德國提案的內容,而是德國政府咄咄逼人的態度。
緊縮政策不僅引發了歐元區多個國家的反彈,德國國內也出現了分歧。社會民主黨是默克爾的主要政治對手,而社民黨也質疑財政緊縮政策,甚至威脅要阻止默克爾獲得歐盟“財政條約”在議會通過所需要的2/3多數支持。另一方面,德國納稅人已為援助希臘等國支付了兩千多億歐元,他們對拒絕其經濟“藥方”的國家正失去耐心。國內外的希望和壓力都投射到默克爾身上,她的選擇不僅關乎自己明年能否連任,更對歐元區的前途至關重要。畢竟,歐元區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一步,而歐洲一體化是人類大同理想的一次最接近成功的實驗。人們不希望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