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導師袁岳 遵從內心感受

如果青年是涓涓流水,導師不應是漂白粉、添加劑或是容器,應該是溝渠,將流水引入麥田或匯入江河。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便是一條四通八達的引水渠,他沒有苦口婆心向青年人闡述人生宏旨,而是身體力行地表現江湖規矩

黑蘋果

袁岳的社會頭銜如果都印在名片上并能讓對方認清,需要半張A4紙: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MPA,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中國信息協會市場研究業分會副會長,北京科技咨詢業協會理事長,世界專業研究者協會(ESOMAR)中國區代表,中國國家標準委員會社調市調標委會委員,公益基金會中心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顧問,《頭腦風暴》節目主持人,飛馬旅創業團隊負責人,黑蘋果公益活動組織者……

他有很多生活愛好:三天精讀一本書,每個月能發上萬條短信,堅持寫博客,每天一首小詩,每周一款袁氏小菜……

這些頭銜和生活愛好糅雜一起,很多人都以為袁岳每天有48小時或者更多時間。

袁岳自有一套時間分配哲學:30%公司客戶溝通工作;25%公司內部管理事務及同事溝通;15%參加相關的專題論壇或專業會議;10%節目主持、采訪、媒體專欄寫作;10%國際訪問與國際業務處理;5%行業事務、社會工作及其他社會性事務;5%書籍寫作、高校任教、博客寫作。

他嚴格按照這套時間分配方案行事,并以親身經歷點撥青年:永遠選擇正確的去做。

青年的心是一個時代最敏感的溫度計,也是一個國家最脆弱的神經。那些屬于青春期的迷惘、熱望與憂郁,與時代的前進、變革與激蕩息息相關——1965年出生的袁岳曾深切體會與感受過。

老人家認為80后不關心歷史,作家王蒙對80后作品的整體印象就是“沒有昨天”;90后被貼上“腦殘”的標簽,基本上被視為“另一種人”。而袁岳在《誰說8090不靠譜:獨生代的現狀與未來》中力挺年輕一代:這是群體分化有自主個性的群體,他們背負更大的家庭期待與社會壓力,又是自我感受敏感的一代,早老與未熟并存……但我們不能漠視他們的長處:比前代人更會搜羅知識和信息,保有更多的想象力與破格的思路,他們的高挑剔性,將迫使傳統權威轉型,他們欣賞創新、嘗試創新、享受創新……

每年,袁岳都會在各地大學做數十場巡回演講,他發現,“有超過50%的大學生,除了自己的同學或同鄉以外,在社會上可以說得上話的人一個也沒有”。另外也有一小部分人,比一般學生有更強的社會意識,作為實習、創業、公益、社交等社會實踐活動的核心,早早地把自己訓練成了一個高度社會化的人。袁岳把這部分青年人比作“黑蘋果”。

2010年,袁岳成立自己的NGO組織——零點青年公益創業發展中心(簡稱“YES”),全面啟動源于零點早期開展的大學生公益創業和實習聯盟等項目的“黑蘋果青年計劃”,他的目的是把這些“黑蘋果”的因子放大,在校園催化并向社會輸送更多的“黑蘋果”。

“我希望‘黑蘋果’是一抹亮色,讓校園生活不只有學習、考試或者‘宅’;經過‘黑蘋果’培訓,更能明白職場江湖是怎么回事,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適合做什么,該怎樣去踐行自己的理想;‘黑蘋果’也許能夠幫助他們為未來做一些準備。”

在《黑蘋果——袁岳的人情課堂》里,沒有繁縟的、一本正經的社交禮儀,只有一些樸素、實際的人情世故,以期枯竭的人脈資源可以變得豐沛,干燥的人際關系可以變得溫潤。并告訴大家:從8歲到80歲的人,都值得結交。

如今,“大學生黑蘋果”擴散成“白領黑蘋果”,變成了兩條并行的“公益線”。

遵從內心感受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調查顯示,81.3%的中國人讀過成功學書籍;2010年,路透社與艾普索斯的一項針對23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日、韓年輕人最拜金,中國有69%的年輕人認為金錢代表成功,成功學因此繁榮。

在這個欲望膨脹、膜拜虛榮、野心旺盛的中國青春期,年輕人需要一個怎樣的導師?

也許,在你高考失敗的時候,他會告訴你人生不一定要過獨木橋。袁岳說:“如果你沒有考上大學,那太好了,這意味著你不需要去忍受三個中有兩個念書念到讓你睡覺的老師,不需要去浪費學三四年也未見得會做一件事的時間,不需要跨入那兩人中就有一個找不到工作的等待就業的大學生行列;如果你沒有考上大學,那恭喜你,在我們這個號稱世界工廠、每100個城市工作職位至少有85個屬于制造與服務、藍領的社會,我勸你去讀高職,作為一名技術藍領,你的工作崗位十分有保障,初始收入通常高于本科生,你買房買車的時間都不會比一個大學本科生晚……如果你沒有考上大學,而且你本來壓根兒也沒想上大學,只是在滿足父母要你考大學的愿望,那么現在你可以名正言順地去干你想干的事——辦養雞場、倒騰服裝、當軍警、包魚塘、開辦加工廠、弄個理發店什么的……今天許多創業的人連中學都未畢業,你好好干,混出來了,將來去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或者上海交大讀個EMBA,一樣被社會認可,一樣可以物質與精神文明雙豐收,這要比你現在在大學校園里虛度時光強上百倍。”

也許,在你從事最基礎工作時,他會鼓勵你繼續做下去。袁岳解釋——干小活需要平心靜氣,先熟悉基本工藝,找到適合順手的感覺,然后就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甚至一氣呵成。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小活與大活不一樣。如果我們思考大活,那大半只是一種念頭,因為你思考國家大事,但你并沒有可練手的機會,最多也就是說說或者寫寫,那還得你會說會寫。小活就不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小活就躺在那里,你想做隨時有得做,而你做適應了,做習慣了就是一種技能。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真做會了小活,就更有可能體會和操作大活,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反過來,你善烹小鮮或者也可善治大國。因此,我鼓勵我們的朋友多動動手,多做點小活,那可使你與任何遠大理想近一些、再近一些。

袁岳最大的魅力,在于他對青年人的建議都很實際,不像某些導師那樣形而上。袁岳會在自己的博客以及各種場合回答青年人給他提的問題,即使在自己的專欄里,他也經常結合中國國情為大學生給出指導意見。

袁岳式的指導會具體到數量,因而顯得更有操作性:至少實習3次或者兼職3次;4年中至少認識150個可以聯系的陌生人;組織并參與3個以上學生社團、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或者學生社會公益發展項目;讀240本課外書;考察至少3個從未去過的地方;嘗試并掌握10條人情世故;每周嘗試寫一篇博客;嘗試一次創業,如果再給個具體的目標,你要在大學4年至少掙到自己的5000塊錢。

袁岳用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一個可行性樣本:創業安身立命,組織聚會廣交朋友,做創投幫助他人,寫文章整理思緒,在生活中,用寫詩、做菜、旅行豐滿自己。“旅行也是閱讀,你看到的都是動態的。旅行是個提問的方式,因為你看到的總是新鮮的。同時,旅行也是一個尋求答案的方式,而這個答案是豐富的。”

袁岳時常對青年人說:“有人問我這樣繁忙的生活累嗎?我不覺得累,如果我一天沒事可做,那才叫空虛呢!而我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遵從了內心的感受。”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