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對話李明:巧婦有了米,我們還怕什么?
記者:如何看待小馬、中影和華誼的市場關系?
李明:中影、華誼都是令小馬奔騰尊敬的公司,因為他們是前輩,為中國電影的興起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鋪墊帶頭作用。
(受訪者提供/圖)
導演是巧婦,編劇是米
記者:小馬的新作《幸福額度》正在上映,《黃金大劫案》等多部新片也備受矚目。小馬一直非常注重宣傳,你如何介紹這兩部新片?
李明:《幸福額度》是一部講都市女人如何選擇愛情的電影,很輕松,看完之后會有些感悟?!饵S金大劫案》是我們和寧浩導演全面合作的第 一部電影,對于寧浩本身,這也是他的第一部大制作電影。從這部電影里面你既能看到寧浩導演以往的黑色幽默,還能看到一個更大格局的有趣故事,而且比以往有 更深的內涵。
記者:小馬奔騰沖擊電影市場時,是否想過失敗的可能性?畢竟,這是一個優質資源存在于極小范圍之內的行業。
李明:現在的電影產業比以前成熟了,特別是比2008年的時候。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小馬跟投了《機器俠》、 《花木蘭》,之后再做 《越光寶盒》和《劍雨》,邊做邊總結,邊調整思路和方向,到現在我們獨自出品運營了《將愛情進行到底》、《幸福額度》,還有即將上映的寧浩作品《黃金大劫 案》。我一直不在乎當初別人怎么說,我只看結果。我也接受失敗,失敗并不可怕,失敗了就吸取教訓從頭再來。
記者:小馬奔騰的一個開創之舉是簽約導演和編劇,從寧浩到吳宇森,還有編劇劉恒、蘭曉龍等人,選擇簽約對象的標準是什么?
李明:跟這幾位導演編劇簽約,除了我看到了他們在業務上的不同才華、優勢之外,還看到了他們與小馬奔騰相符的氣質以及共同目標。第一 次見寧浩導演, 我去機場接他, 在三亞,我就穿個短褲、拖鞋,在車上也沒來得及介紹,就聽寧浩說“小馬奔騰?是個快遞公司吧?跟小紅帽那種”。后來到酒店之后經介紹說這就是小馬奔騰的李 明,寧浩說,我還以為是司機呢。后來晚上一桌人吃飯聊天,我跟寧浩講了我們公司從廣告起家到今天電影的發展,包括公司的發展模式,怎樣建立起創作團隊 我們聊了很多,就這樣我們走到了一起。我覺得最終寧浩跟我們簽約最大因素是我們在相處之中找到了很多共通之處,其實我們的合作不僅僅是寧浩與小馬奔騰的合 作,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知和理解的過程。另一方面,目前好的導演、編劇確實屈指可數,而小馬奔騰看重的正是人才。當年我簽約張建棟導演的時候,周圍的 公司和朋友都覺得我傻,他們覺得“拍電視劇有好劇本,有投資,找個導演拍就行了,還花成本簽導演干嘛”,我不這么認為。而到現在,電影公司都開始簽導演 了。導演是一部作品成功的關鍵所在?,F在小馬奔騰還簽約了吳宇森和張一白這樣優秀的導演,我們看重的就是他們的才能和市場影響力,其實他們就相當于俗語中 的“巧婦”,我們還有劉恒、蘆葦、蘭曉龍、寧財神這樣的簽約編劇,他們就是“米”, 有了巧婦有了米,我們還怕什么
記者: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前段時間說,大佬中影在和其他兄弟單位對話時,不是一個完全平等的市場主體。韓三平為中影創立了一種特有的分帳模式,小馬也提出了自己制作發行兩頭兼的“啞鈴”模式,你如何看待眼下的中國電影市場?
李明:現在大的電影市場,表面上看著不錯,但實際針對國產電影來說并不樂觀。拿今年來說,大部分票房收入都讓好萊塢電影拿去了,國產 電影里除了我們投的《將愛情進行到底》和《武林外傳》外,名利雙收的相對很少。也可能是觀眾審美疲勞,也可能是有些國內電影存在質量問題。對于小馬奔騰來 說,之所以在之前提出了“啞鈴”模式,是我們比較了解自身的資金結構和風險,小馬奔騰有相對固定且起伏不大的廣告和影院收入,也有風險和回報都不太容易預 測的影視市場。這種互補流通的資金結構和產業鏈架構是小馬奔騰自身獨有的一個優勢。
記者:馮小剛有一個觀點,中國電影不是沒有觀眾,而是缺少銀幕。他說中國現在至少缺少兩三千塊銀幕。小馬奔騰從今年開始涉足這塊業務。進展情況如何?
李明:現在正在建的電影院有6家,10月份有一家開業,近期還會有兩家投用。計劃在之后3年內達到300多塊銀幕。銀幕的自建肯定會 給整個公司帶來一定的保障和更好的發展前景。首先讓小馬奔騰多了一塊相對穩定的業務收入,其次,自家的產品放在自家賣,當然就不用太擔心中間那些本不必要 的損耗。
記者:從目前的市場紀錄來看,小馬奔騰擅長將“高風險”化為“低風險”甚至“零風險”。這其中出奇致勝的關鍵點在哪里?
李明:作為影視公司,如果說到投資風險本身,我們更關注題材、關注劇本,先從創作源頭把控住觀眾可能會有的認知度,這樣一來風險已經 降低了很多??刂瞥杀敬_實為小馬奔騰所擅長,這主要應該歸功于小馬奔騰的高層管理團隊,我們的副董事長鐘麗芳從國外資本市場歸來,非常善于把控投資風險, 懂得資本運作。所以,這些金融、資產方面的事情主要交給她,我個人對數字沒有太多概念。還有的一些環節就是靠小馬奔騰的團隊,他們有很強的執行力,保障了 決策有力實施。
記者:好萊塢大佬米高梅去年末宣布破產,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好萊塢影視制作業的生存問題。身處中國這個新興市場,你對當時的這件事有何感想?
李明:我有時也在想好萊塢電影市場的發展。一個公司的運作,成長和消亡都是根據市場規律所決定,今天在行業里你有很高的地位,不證明 明天你就能保持得住優勢,事物都是此消彼長的過程。一個公司經營多年然后突然退出這個行業都是很正常的事,只是說一個在好萊塢有歷史有影響的公司,它的破 產肯定是公司運作、資金、創作等方面出現了問題。其實這與市場沒什么直接關系,市場不好的時候肯定有做得好的公司,市場好的時候也有做得不好的公司,優勝 劣汰是市場的一個規律,也是很正常的事。
我是一個創作者
記者:相對于其他行業,影視這一行的準入相對困難也神秘很多,你覺得小馬奔騰的故事在中國有可復制性嗎?
李明:能否復制我不知道,別人是否復制我們那是別人的想法和做法。小馬奔騰做到現在確實有一些打破常規的戰略戰術,別人也說我們經常 不按牌理出牌,但我們覺得根本就沒什么牌理,我們這么做了,相對成功了,我們這就是一種牌理,中國電影市場中可能有很多“牌理”,借鑒和復制還是取決于別 人。
記者:電視劇業近一兩年在好萊塢呈現出復興之勢,比如湯姆·漢克斯、施瓦辛格和溫絲萊特都開始下水拍電視劇。小馬奔騰在電視和電影兩邊都有自己的市場,這種新勢頭會對中國市場產生影響嗎?
李明:好萊塢電視劇的復興不會直接影響中國電視劇的現狀和未來。因為市場環境不同,產業結構不同,不能說西方開始拍電視劇了,中國也 跟著拍電視劇,最多是中國上網看美劇的觀眾數量更多了。大明星拍電視劇,在中國過幾年也不是沒可能,就像小馬奔騰現在可能在電影上投入多一點,因為現在看 來電影的市場還可以,但隨著市場變化,可能過幾年電影市場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或者相對不太滿意的情況。這個時候,電視劇市場興起,那我們就會在電視劇方面 多一些投入,相應的可能一些大牌明星也就隨著拍電視劇了。所以我覺得從這點上來說,沒什么可借鑒的,都是根據市場規律做事。
記者:如何看待小馬、中影和華誼的市場關系?
李明:中影、華誼都是令小馬奔騰尊敬的公司,因為他們是前輩,為中國電影的興起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鋪墊帶頭作用。
記者:喬布斯被IT界人甚至更多世人視為不可顛覆的終極偶像,在你心中,有沒有自己的行業偶像或者欣賞之人?
李明: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差不多都一樣,原來的偶像被公認為是像毛主席那樣的人。在行業里面,我覺得不能談偶像,說到有沒有欣賞的人、 尊敬的人,這個我有,比如說中影集團的韓總韓三平。從開始的北影廠到現在的中影集團,作為中國電影市場上最大的電影公司和領跑者,他方方面面的考慮都很全 面,他的氣度、氣魄、能力,讓中國的電影產業上升到今天的高度。從市場運作的項目來看,也能看出很多難處,韓總的付出很多,而且為人坦蕩,是我很敬佩的 人。
記者:你自己實際參與到小馬集團中的工作似乎并不多。感覺你特別愿意“放手”,并且相信團隊力量。
李明:工作量到底應該怎么評判呢?我現在還是抓創作比較多,因為我的興趣點在這里,一些場面上的事能少出現我就少出現,我不想成為名人。公司管理方 面的很多具體工作,都有專業的管理團隊幫忙打理,我相信他們的能力,他們的專業性和敬業精神足夠彌補我個人的不足和缺失,不然也不會請他們來。
記者:作為廣告業的行家里手,和影視制作相比,你自己怎么看兩者的異同?
李明:這么多年,在這兩個行業里,我自己的改變有很多,從事廣告業對我的改變,是沒有當年的雷明頓就沒有現在的小馬奔騰。兩方面工作相同的是,廣 告、影視我都是從零做起。不同之處在于,和廣告相比,影視的創作性更高。雖然廣告和影視都是受大環境調控,但影視工作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略勝一籌。比如一個 項目做還是不做,做到什么程度更多的是由自己宏觀把控,如果你有本事抓到好的編劇、導演、演員,那基本這個項目的命運就掌控在自己手里,但廣告是要別人給 你機會,這點有很大不同。
記者:感覺你是一個硬朗并訥言敏行的人,小馬奔騰的影視出品也具有這種大風格,這是你的部隊出身和愛好所帶來的影響?
李明:部隊家庭出身確實對我有很大影響。嚴格意義上講,從興趣點和企業形象來說,我是一個創作者。在這方面,我相對更有優勢。我的業 余愛好很少,平時做得最多的事是看書,尤其出差時或閑暇,沒有書看我會很著急。其實我更愛研究劇本,在我辦公的地方,經常和導演、編劇們聊劇本,討論創 作,我最大的興趣點在這里,所以很多作品我都會給出自己的意見。小馬奔騰的制作我都挺喜歡,像是自己的孩子,也因為我是軍人家庭出身,所以對軍旅題材的影 視作品格外偏愛。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