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縣政改革是中國改革新的突破口
民眾參與和責任政府是地方政府發展的方向。就縣政改革而言,其目標就是在地方自治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縣級政權既向上級負責也向縣域居民負責而主要向縣域居民負責的轉變。
編者按:今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率縣域經濟問題調研組到廣東省調研,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于建嶸、民革中央調研部蔡永飛博士隨同考察,對現階段縣域經濟問題展開了討論。日前,本報記者在北京記錄了兩位專家的對話。
觀點提要
◎現階段縣域經濟突出問題是:沒錢、沒權、沒人、沒地??h級政府“主導乏力”。
◎從政治發展的角度上來講,民眾參與和責任政府是地方政府發展的方向。就縣政改革而言,其目標就是在地方自治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縣級政權既向上級負責也向縣域居民負責而主要向縣域居民負責的轉變。
◎在強化縣級政權自治性的同時,應加強審判權力的中央化和垂直管理化。
◎城市化、城鎮化不可能“化”掉中國的農村、農民,我們可以改變農民的身份,讓農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權利,但中國相當數量的人口在農村的狀況不可能根本改變。在這樣的縣發展縣域經濟,如果也把著眼點和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工業化、城鎮化上,很可能是錯誤甚至是危險的。
◎在人口如此眾多的中國,現代化建設絕不能是先讓農村凋敝,繼而讓農村消失,在許多地方,發展縣域經濟就是要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在吸納現代文明精神的基礎上,重建中國傳統的富有魅力的鄉村生活方式。這應當是發展縣域經濟、建設新農村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仍然突出
于建嶸:這次跟隨何魯麗副委員長、周鐵農副主席到廣東調研考察縣域經濟問題,我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