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思維重建社會秩序——孫立平訪談錄

對于目前已經處于不可治理狀態的問題,首先要使其進入可治理狀態。怎么進入可治理狀態?關鍵是基礎制度或基礎秩序的建設。一個社會的基礎制度出了問題,社會的秩序就無法保障??梢哉f,我們現在許多問題的癥結也就在這里。

穩定是被動的,秩序則是主動的;穩定是靜態的,秩序則是動態的;穩定往往是與活力矛盾的,而秩序則是與活力兼容的??梢哉f,在新的發展階段上,用新的思維重建社會秩序是社會建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
■在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時候,曾經有幾百萬人上街反對布什的政策,但沒有人會認為美國要天下大亂了。為什么我們在和平時期,幾十個農民工討要被拖欠的工資,就會被看作是不穩定因素?關鍵是我們的制度容納沖突的能力太低。因此,增強制度容納沖突的能力,應當是我們制度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
■過去我們說一件事情隱秘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現在的一些腐敗行為已經是天不知地不知,只有你知我知,怎么去發現?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基礎沒了,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我們每年都放狠話,叫加大打擊力度,但在基礎已經不存在的情況下,你加大打擊力度有什么用?
■對于目前已經處于不可治理狀態的問題,首先要使其進入可治理狀態。怎么進入可治理狀態?關鍵是基礎制度或基礎秩序的建設。一個社會的基礎制度出了問題,社會的秩序就無法保障??梢哉f,我們現在許多問題的癥結也就在這里。


如何看待目前中國社會的沖突與矛盾
    南方周末:一個客觀的現實是,社會矛盾確實在增多,有人將現在稱之為矛盾多發期,是以這些事實作為支撐的,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孫立平:近些年來,由于貧富差別、腐敗、征地拆遷、失業下崗、勞工權益等引起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在不斷增加,有的還有激化的趨勢,這都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甚至一些改革措施,比如教育、醫療、國企改制等方面的改革,也在引起新的矛盾。但問題是,面對矛盾和沖突,是用傳統穩定思維把問題捂住,還是通過制度創新為規范和解決這些問題創造制度性條件。
    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對社會矛盾和沖突進行準確的判斷和定位。最近幾年的社會矛盾和沖突中,征地、拆遷、農民工工資拖欠、勞工權益,往往是主要原因,它們基本都是因利益問題而引起的,或者說是利益沖突與利益矛盾。大約5年前我提出過一個判斷,中國已進入利益博弈時代,這是我們理解上述社會沖突和社會矛盾的基本背景?,F在我們講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什么是人民內部矛盾?大體可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