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形成關于穩定問題的新思維——孫立平訪談

我們要準確判斷當前中國社會矛盾和沖突的性質,準確判斷社會發生大的危機的可能性,既不要偏左,也不要偏右,特別不要寧“左”勿右。在這個前提下,以充分的自信來面對這個社會,面對這個時代。

在關于穩定的問題上,我們需要一個新思維。我們要準確判斷當前中國社會矛盾和沖突的性質,準確判斷社會發生大的危機的可能性,既不要偏左,也不要偏右,特別不要寧“左”勿右。在這個前提下,以充分的自信來面對這個社會,面對這個時代。
將社會生活中的細微末節都上升到政治社會穩定的高度,這是一種將穩定問題擴大化的表現。
適度的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并不完全是壞事,它可以使問題更早地暴露出來,從而為更主動地解決問題贏得時間和機會。
我們對于這個社會的穩定應當有足夠的信心。矛盾和問題是存在的,但有兩點,一是絕大多數問題不是威脅全局性穩定的問題,二是我們社會中應對這些問題的條件還是不錯的。


(1)重新思考改革與穩定的關系
    南方周末:明年就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十七大報告也強調要堅定推進體制改革,包括政治體制改革。但許多人似乎都有一個感覺,盡管社會上對改革有著熱切的期望,現實對改革也有迫切的需求,但近些年改革的步子似乎不大,問題的癥結在什么地方?
    孫立平:應當說,在過去若干年中,經濟體制的改革還是有實質性的推進的。但政治和社會體制方面的改革,應當說推進比較緩慢?,F在我們社會中的許多事情,實際上是卡在這些問題上。我這里所說的不僅僅是狹義的政治體制,也包括利益表達機制的建立,言論的開放和信息公開化,以及權力制衡機制的建立和社會化的反腐敗機制的形成等。換句話說,目前在改革的需求和改革的實際進程之間存在一個較大反差。
    這種反差來自于什么地方?背后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我覺得與我們對社會矛盾的評估,對社會危機可能性的判斷,與我們已經形成的穩定壓倒一切的思維定勢有直接關系。為了不貽誤時機地推進改革,也許需要我們認真反思關于穩定問題的這種思維定勢。
    我覺得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在改革前的幾十年中,由于我們對階級和階級斗爭的情況估計過分嚴重,使得我們搞了幾十年的階級斗爭;而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由于對不穩定因素、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估計過高,使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