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轎車制造始末
中國第一輛轎車的誕生與毛澤東的一句話有關。
1956年4月,毛澤東主席在政治局擴大會議做《論十大關系》報告時說:“什么時候能坐上我們自己生產的小轎車開會就好了。”
毛主席參觀中國第一輛轎車時說:“我坐上我們自己的小汽車了。” 徐鐘/攝
“東風”乍起
中國第一輛轎車的誕生與毛澤東的一句話有關。
建國初期的幾年,共和國領導人的座駕以及檢閱車都是從蘇聯購買的吉斯轎車。1956年4月,毛澤東主席在政治局擴大會議做《論十大關系》報告時對汽車工業開發國產轎車提出希望:“什么時候能坐上我們自己生產的小轎車開會就好了。”
根據毛主席的講話精神,一年后,一機部部長黃敬到“一汽”檢查工作時,向廠里提出三個任務:載重車要改型;要搞越野車;要搞轎車。
一汽也提出三個條件:增加設計人員;增加設計部工作面積;要給樣車。
曾在一汽集團當過副廠長、現今76歲的李中康,那一年在一汽做焊接工作,當他去蘇聯實習、把這個消息告訴蘇聯專家時,蘇聯專家搖頭,“想做轎車?你們別那么快。”
當時解放卡車剛剛出廠,而轎車工藝難度比卡車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人們懷疑中國轎車自造能力并不奇怪。”李中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但當時“大躍進”風聲漸起,人定勝天的思想無可動搖。一機部隨后正式給一汽廠下達了生產小轎車的任務,并提出了“越快越好”的要求。
1957年6月,朱德總司令將捷克送給他的一輛斯柯達轎車送到一汽作為參考樣車。同年8月,又有蘇聯的“勝利”、法國“西姆卡”以及美國“福特賽飛”等樣車先后運到長春。
時任一汽廠長的饒斌提出了轎車試制以“仿造為主,適當改造”的設計原則。通過比較,轎車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