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保護環境優化生活的細節
環境破壞,誰是罪魁禍首?輿論幾乎都將矛頭指向了排污的企業和失職的官員,但是,反躬自問,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就沒有責任嗎?“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他們不做,我們做!
他們不做,我們做
空氣越來越混濁,河水越來越黑臭,交通越來越擁堵,冬天越來越燠熱,垃圾越來越多,森林越來越少,酸雨、噪音、沙塵暴、光污染……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的生活質量一方面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卻越來越低。
環境破壞,誰是罪魁禍首?輿論幾乎都將矛頭指向了排污的企業和失職的官員,但是,反躬自問,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就沒有責任嗎?我們有沒有少取用一次塑料袋,有沒有少駕一次車,夏天有沒有將空調調高一度,面對免費物品的時候,我們的胃口有沒有變得更饕餮?面對破壞我們生活質量的排污企業,或者失職的政府官員,我們有沒有發出一聲抗議?
須知,在那些環境美好生活品質優良的國家,那里的人民不但極為克制自己的行為,友善對待環境,還敢冒風險對抗環境破壞者,無論它們是資本還是權貴。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這是今年兩會上政協委員、電影明星鞏俐老師的提案,鞏老師因為這個提案遭到了輿論的譏笑,被指儼然一篇小學生作文,跟“參政議政”的距離實在相差太遠。但我們認為,鞏老師的提案僅僅因為與小學生作文同題而受到嘲笑是有欠公允的,這實在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題目,應該批評的不是鞏老師做了這個題目,而是她沒把這個題目做好做深。
下面,就讓我們來做鞏俐老師沒有深入做好的題目,“50個保護環境,優化生活的細節”,我們來給出選擇,我們來添加建議。不要因以下建議的數量而氣餒,你無需遵循所有的建議,只要記住你喜歡的那個并努力做到就可以了。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他們不做,我們做!
2005年9月13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綠色和平組織的示威者以蹲“馬桶”的方式在財政部門前示威,要求落實環保政策。
1.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次性筷子又稱“衛生筷”、“方便筷”,是人類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和社會服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曾被視為一種文明標志。然而,現實表明,其所謂“衛生”和“方便”不過是人們一種虛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與“折枝為筷”本質相同,與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眾多生產基地和繁瑣運送過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衛生,也不方便。它的生產,是一種野蠻的掠奪行為,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 僅能制成6000—8000雙筷子。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1000萬箱,其中600萬箱出口到日、韓等國。日本人發明了一次性筷子,卻不用自己國土上的森林生產,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紙等。我國森林覆蓋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
2.拒絕過分包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買來的食品或其他物品往往有兩三層的包裝,有時多達四五層。十年前的調查就表明,我國人年均包裝物為lO公斤,全國每年包裝垃圾將近1000萬噸,而且這個數字隨著經濟的增長而急劇增加。
生產包裝需要耗費大量的金屬、玻璃、紙張和塑料,這些包裝品一次性用完后卻變成了垃圾。美國食品包裝垃圾的重量是家庭垃圾的一半,用于包裝的開支與農民的純收入相等。非常遺憾的是我國廢棄物回收率很低。紙的回收率只有15%;塑料的回收率是9.6%;鋁罐的世界平均回收率是50%,我國是1%。這樣既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又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完全拒絕包裝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做到拒絕多重包裝,拒絕過分的和豪華的包裝,不買包裝豪華又繁縟的食物或其他用品。
3.使用一張紙的正反兩面就等于把一張紙變成兩張來用
4.盡量購買本地產品
記住,這并非支持地方保護?,F代社會,生活消費品供給線路的延長,也開列出了一張長長的生態賬單。盡管運輸成本逐年下降,生活消費品從農場、牧區、工業園區等運送到大城市的超級市場直至消費者手中,還是移動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長的路程。
以美國為例,一般的美國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平均要運行2000公里;供應加利福尼亞的新鮮食品40%是遠距離運輸品,從加利福尼亞用貨車運送一棵萵苣到紐約消耗的能量是種植一棵萵苣所消耗能量的三倍。雖然在許多地方,街頭副食店、面包坊仍占據很重要的地位,但現在這些小超市正讓位于所謂的特大超市。集中購物不僅增加了貨品運輸的距離,也增加了人們行走的距離。從這個意義上講,購買本地產品就是保護環境。在住所附近買東西。光顧那些小商販,他們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多姿多彩。
5.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熱水器
直接的陽光是所有能源中最豐富、潔凈的一種。每年由于太陽照射而到達地面的能量相當于1990年全世界所消耗能量數的6000倍以上。 而且太陽能比其它能源分布更廣,所有有陽光照射的地方都可以利用太陽能。太陽能特別適于在水的沸點或低于沸點時供熱,新型建筑物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