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逃跑”引出司法文書造假疑云
一群投資客以借款方式投資煤礦,但煤老板及公司股權和資產突然轉移,而涉及的多份司法文書,或無效,或相互抵觸,甚至出現同一編號內容不同的疑似偽造情況。債權人還發現,借款合同中的公章也系偽造。難道這徹頭徹尾就是一場騙局?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邵世偉
左邊的兩份公證書編號一模一樣,但內容大相徑庭;右側是高院的兩份裁決書,后者認為前者“存在違反法律的情形”。
一群投資客以借款方式投資煤礦,但煤老板及公司股權和資產突然轉移,而涉及的多份司法文書,或無效,或相互抵觸,甚至出現同一編號內容不同的疑似偽造情況。債權人還發現,借款合同中的公章也系偽造。難道這徹頭徹尾就是一場騙局?
這個年關注定難過,對于烏魯木齊名佳煤業有限公司(下稱名佳煤業)的十多位債權人而言,他們擔心過去近兩年時間里投入的總計約1.6億的資金,可能永遠要不回來了。
宣布這個噩耗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法院的一份調解書、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法院的一份民事調解書和一份執行裁定書,加上兩份烏魯木齊市第二公證處的公證書。
幾份文書共同指向一個“法律事實”:名佳煤業已無法償還債務。
然而,事后檢視,這幾份法律文書存在著各種漏洞,或無效,或相互抵觸,甚至發現編號一致內容不同的疑似偽造情況。
目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院已糾正了錯誤調解,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也介入調查,這些司法文書的錯漏究竟如何造成,或將有一個解答。
以煤抵債
2012年4月,當毛萍走進名佳煤業總經理張明偉的辦公室時,并沒有注意到門口徘徊者異樣的眼神。一個月之后,她才知道,這些人都是名佳煤業的債主,他們當時在心里嘀咕:又掉進來一個。
名佳煤業成立于2006年9月5日,注冊資本95.9萬,是一家“六證”齊全的煤業公司。2011年8月,新疆昌吉人張明偉取得了公司34%的股權,并擔任總經理。
此前的2011年4月,張明偉就已經開始以煤炭為“餌”,尋找資金和合作者。
經營運輸公司的何邦海是張明偉最早的借款人。2011年4月和6月,張明偉兩次以個人名義向何邦海借款,說要用來收購名佳煤業的股份。這兩次,張明偉不僅借到了錢,而且成功引起了何對煤礦的興趣。
“我最早借了他150萬,后來他還了100萬。”何邦?;貞?,張明偉取得煤礦后,又開始借錢以開采煤炭。當他說要借錢買車輛時,何邦海沒有多想,拿出了340萬買了十輛工程車借給名佳煤業。
名佳煤礦鄰近烏魯木齊縣天山大峽谷風景區,曾是煤礦自燃區,但也因此有大量優質的無煙煤。陽光下閃著金屬亮光的的煤塊堆成小山,任誰都覺得是隨時可變現的硬通貨。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很快,張明偉的償付能力“出現問題”。他向何邦海提出以煤炭抵債。“當時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