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防務年鑒·文韜武略】上兵伐謀
2012年,中國軍工科技和武器大躍進:蛟龍下海,神九升空,航母入列,神秘的殲-31驚鴻一瞥,海軍艦隊多次從容地穿越釣魚島附近海域,解放軍大規模參與海洋權益保護。不同以往,這些井噴式的進步,并沒有觸發“中國威脅論”狂潮。止戈為武,發展武器是為了反對武器的使用,這一傳統中國戰略文化的傳播,正有賴于軍事外交的拓展。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楊寶璐
俄羅斯海軍官兵參觀中國海軍軍艦。
從“和諧”到“攻勢”并用,2012年的中國軍事外交顯得更加靈活變幻。
在中國人的戰略思想中,外交活動要優先于軍事行動,只有在謀略、交往都解決不了問題時,才會考慮訴諸武力。
軍事外交歷來是大外交中最為敏感、脆弱的領域。2012年,中國軍工科技和武器大躍進:蛟龍下海,神九升空,航母入列,神秘的殲-31驚鴻一瞥,海軍艦隊多次從容地穿越釣魚島附近海域,解放軍大規模參與海洋權益保護。
不同以往,這些井噴式的進步,并沒有觸發“中國威脅論”狂潮。止戈為武,發展武器是為了反對武器的使用,這一傳統中國戰略文化的傳播,正有賴于軍事外交的拓展。
“圍棋”邏輯
一套“新拳法”在中菲黃巖島危機中套路初現。
2012年的軍事外交高潮,萌發于春夏之交,中國周邊出現嚴峻而復雜的形勢。重壓之下,中國大膽拋棄“中國威脅論”的緊箍,在多次派出艦艇、舉行軍演威懾對手,同時跳出與鄰國無休無止的簡單糾纏,直接與美國對話。
2012年4月24日,黃巖島對峙進入第十四天,中菲海上力量正處于膠著狀態,中國意識到破解僵局之道遠在大洋彼岸,派出國防部長梁光烈訪美。
當時,阿基諾三世領導下的菲律賓政府滿懷信心地認定:美國將在南海爭端中對其施以援手。你來我往,梁光烈訪美時機的確很敏感,美菲“2+2”談判代表們坐過的板凳尚有余溫。
“中國軍方的行動,將根據國家的外交需要?,F在是中國的外交部門和有關海事部門應對處理這個問題。”梁光烈部長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中菲之間的外交行動不奏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