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防務年鑒·文韜武略】“鶻鷹”攪了美國的局
美國用兩款“小小”的隱形戰機,在安全與經濟兩個方面收獲了“大大”的效益,但殲-31戰斗機成了“攪局者”。事實上,中國發展隱身戰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重要一環,殲-20和殲-31的出現,對美國執行“重返亞太”和“遏制中國”戰略造成了更大的擾動和阻礙。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楊寶璐
“鶻鷹”飛翔。姚憶江?攝
美國用兩款“小小”的隱形戰機,在安全與經濟兩個方面收獲了“大大”的效益,但殲-31戰斗機成了“攪局者”。
中國雄心勃勃的隱形戰機計劃,向前邁出一大步。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編號為31001的飛機升上天空,一些媒體稱之為殲-31戰斗機,并有了個俏皮的綽號——“鶻鷹”。
鶻鷹成功首飛,中國人沒有了殲-20首飛時的激動。
鶻鷹,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圖騰崇拜之一,有“萬鷹之神”的含義,意為世界上飛得最高和最快的鳥,傳說中十萬只神鷹才出一只“鶻鷹”,是古滿族族系的最高圖騰。
“攪局者”
在第一時間,美國智庫發表多篇文章研究這個&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