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評】霧霾溯源,法律不應是“花瓶”

我們不是沒有法律,而是執行無力。那么重要的法律,長期沉睡,本是環環相扣的立法,在現實中卻戰力全無,這可能比漫天霧霾更令人扼腕。

責任編輯:曹海東 何海寧 助理編輯:袁端端

我們不是沒有法律,而是執行無力。那么重要的法律,長期沉睡,本是環環相扣的立法,在現實中卻戰力全無,這可能比漫天霧霾更令人扼腕。

年前,神州140萬平方公里土地霧霾沉沉的奇景為舊歷龍年畫下了一個令人沮喪的模糊句點。面對霧霾,我們至少要知道,談虎色變的PM2.5究竟從哪里來?煙花爆竹、人體碳排放、汽車尾氣?這些源頭嫌疑犯可能都對,但如果我們誠實,莫要忘記,工業企業必定是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大戶。

工業企業污染物減排已不能回避公眾的目光,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企業排污基本情況要能夠進入公眾視線,具備被監督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的前提少不了排污基本信息公開。這方面,我們現有的法律準備好了嗎?

就法律資源而言,似乎比較樂觀。

遠溯到1982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