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士是否值得信賴 革新博士教育六建議
按照2011年教育部博士生招生計劃,中國博士生招收數量排名第十的四川大學,其博士生招收數量也比美國博士培養規模最大的UC-Berkeley多。在可以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大學里的博士點及博士生數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教育部愿意且能夠做到的,只是控制“增長速度”。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趙若達
2012年5月間,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令,參與修訂“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簡介”和“中國語言文學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會場上,我雖也殫精竭慮,積極發言,卻沒多少神圣感。因為我知道,這些專家們字斟句酌、仔細推敲的文字,也就是文字而已——既不被重視,也無法落實。
99%的博士不合格嗎
說來慚愧,作為北京大學第一批文學博士,我本人深深得益于中國學位制度的建立。近十年,撰寫過好幾篇談論中國學位制度以及如何培養研究生的文章。話是說了不少,可你如果追問,中國博士的水平靠譜嗎?真不知怎么回答。無論哪個國家培養的博士,都有特別出色的,也有拆爛污的,關鍵是總體水平如何。沒拿到過硬的數字,不好亂說。更何況,我是“土博士”,說低了自貶身價,說高了又成了自我標榜。
讓我很受刺激的,是前幾年讀到的兩篇洋博士的文章。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薛涌2007年在《東方早報》上發表《博士教育到“減灶”時候了》,直指中國大學根本就不適合于培養博士。此文后來成為薛著《北大批判》的一節,其中建議:“關掉絕大部分的博士課程,借助國外大學培養博士,集中國內的資源把本科生教育搞好”。
另一篇是2007年發表在科學網上的《十有八九的博士和博導不合格》,作者乃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究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王鴻飛。王文稱:“以我在Columbia的學術標準來衡量,我所在的研究所和中國最好的大學99%的研究員教授和畢業的博士是不合格的。以美國三流大學的學術標準來衡量,中國大陸99%的研究員教授和畢業的博士是不合格的。”讓我驚訝不已的是,讀科學網上的爭辯文字,竟有不少人認為王文在理,只是不該說得那么透徹、那么決絕。
我不同意兩位洋博士的大判斷,但承認中國的博士培養問題多多。王鴻飛的博文本就是針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將要開展全國博士質量調查工作”的新聞而發的,稱“早就該加緊整頓了”。
具體承擔此調查任務的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陳洪捷教授帶領的課題組,三年后終于拿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