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防治的“地下史”“漂”不清的污水,吐不完的“苦水”
山東地下排污的真相仍在膠著,但中國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沉疴已郁積多年?!耙恢北缓粲?,從未被重視”的窘境中,地下水防治從監測、調查、污染評價到事后修復,橫跨國土、水利和環保三部門,幾乎在每一個關鍵鏈條上都缺斤短兩。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山東地下排污的真相仍在膠著,但中國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沉疴已郁積多年。“一直被呼吁,從未被重視”的窘境中,地下水防治從監測、調查、污染評價到事后修復,橫跨國土、水利和環保三部門,幾乎在每一個關鍵鏈條上都缺斤短兩。
十年磨折,“一個都沒建”
自嘲“一輩子干這點事”的李文鵬,等到自己冷僻的專業——地下水——意外爆紅后,卻什么都不想說了。沒有震驚,也沒有躍躍欲試。
十年前,作為院長助理的他曾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的同事們,著手聯合40位院士上書國務院,呼吁趕緊填上空白,建立國家級的地下水監測站。歷經八年后,2011年,等這個試圖補欠賬的首個地下水國家監測工程終于啟動后,擁有幾萬人的“地下水”隊伍先是興奮了一陣,很快又難掩失望。
由專家、院士的陳情書進化而來的《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項目建議書》,自2011年10月經國務院專題辦公會通過、經國家發改委批復后,可研報告已于2012年8月由國土、水利兩部門報給了發改委。
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半,藍圖中的兩萬多個地下水監測站,“一個都沒建”。經費下達后三年內覆蓋1/3國土面積的宏偉計劃,還沒出北京城。而當年第一個在聯名書上簽名的院士劉東生已經去世了。
這個地下水監測站國家工程的最新狀態是:等待環保部的環評審批,等待“穩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以及等待更重要的新一屆政府的“三定”(定機構、定編制、定職能)方案。后者將在3月的全國兩會結束后啟動。
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長林祚頂也很著急。2002年,水利部就組織編制了《全國地下水監測規劃》,2004年,與國土部前后腳,也提交了《黃淮海重點平原區地下水自動監測系統建設項目建議書》。一晃七八年過去,臨到破土動工前,新增的“穩評”環節又拖慢了速度。
“我們打算(地下水監測站)項目分兩批實施,”為了盡快開工補上欠賬,林祚頂的想法是按各省穩評進度分兩批上報國家發改委,“希望第一批能在2013年內審批,那樣2014年才能動工實施。”
盡管地下排污現象由來已久,但在《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