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核爆,環保部首次詳解輻射監控幕后
2013年2月12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第三次核爆試驗,世界震驚。在政治外交之外,中國另一支隊伍——核輻射監測網絡緊急啟動。而一個嶄新現象是,環保部每日更新監測分析結果,及時應對民眾恐慌。我國的輻射監控體系到底如何?在這場核爆事件中,這個體系又是如何運作的?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針對此次各國輿情推測朝鮮可能進行第三次核爆試驗,環保部事先于2013年1月14日發布了1號應急指令。
截至目前,朝鮮第三次核爆試驗未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周邊鄰國日、韓和美國、俄羅斯結論與此完全一致。
應急指揮部調遣四支技術專家隊伍馳援東北邊境地區,全體人員24小時工作,吃住在單位。
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開展應急工作,25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加強監測,12支移動應急監測小組開展監測和取樣。
2013年2月12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第三次核爆試驗,世界震驚。在政治外交之外,中國另一支隊伍——核輻射監測網絡緊急啟動。而一個嶄新現象是,環保部每日更新監測分析結果,及時應對民眾恐慌。我國的輻射監控體系到底如何?在這場核爆事件中,這個體系又是如何運作的?環保部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
南方周末:這次環保部在官方網站每日更新信息,是基于什么考慮?
環保部: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的核爆地點距我邊境最近處僅八十余公里,一旦發生意外,放射性物質有可能擴散到我國,社會公眾特別是東北邊境地區民眾極度擔心對我國輻射環境安全產生影響,一度成為新聞熱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