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都愛危險藥方 全球“貨幣戰爭”的真實邏輯
每當陷入經濟危機,通過貨幣來刺激增長就成為各國政府最喜歡的藥方,短期內痛苦最小,見效最快。全球經濟形勢愈加微妙,會有多少國家加入這場用貶值換增長的游戲?通過匯率連接在一起的全球經濟是否會因此陷入貨幣之戰?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各國政府都將寬松貨幣政策作為刺激經濟最無痛而有效的武器,但如果不適可而止,結果可能是比金融危機更糟糕的泡沫。
每當陷入經濟危機,通過貨幣來刺激增長就成為各國政府最喜歡的藥方,短期內痛苦最小,見效最快。
通過匯率捆綁在一起的全球經濟,也就難以避免地陷入“貨幣戰爭”——拋開強加于這個詞語的陰謀論意味,它描述的不過是一個客觀結果。
這場戰爭并非簡單的金融游戲,決定最終結局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真實的經濟增長。
市場表達了對20國集團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的諷刺——會后日元大幅貶值,英鎊也隨后加入貶值行列。
2013年2月15-16日,G20在莫斯科開會,會后發表的聯合聲明說“我們不會為了提高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而降低我們的匯率,我們堅決抵制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和保持各自市場的開放性”。
在此之前,許多人期待這些經濟高官們能一起譴責日本,為最近日益緊張的匯率形勢降溫——日本最近試圖通過日元貶值來推動經濟增長,引起全球主要貨幣的恐慌。不過這個希望落了空,財長們雖然希望避免貨幣戰,卻并沒有站出來公開指責最近的攪局者。
這讓全球經濟形勢愈加微妙,會有多少國家加入這場用貶值換增長的游戲?通過匯率連接在一起的全球經濟是否會因此陷入貨幣之戰?
軟日元,救日本
最近攪起風波的是日本。
日本經濟長達十五年的通貨緊縮,終于迎來了一劑猛藥。開藥方的,是新上任的日本政壇鷹派首相安倍晉三。
他開出的新藥方是: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投票決定將通脹目標從1%上調至2%,并將從2014年1月起,“無限期”實施資產購買計劃——每月購買13萬億日元(約1400億美元)國債,“直至通貨緊縮被徹底鏟除”。
此前兩周,安倍政府已高調推出日本自二戰以來規模最龐大的刺激計劃——總額20.2萬億日元(約合超過1萬億人民幣),其中一半主要是政府投資基建形式。
這一系列激進寬松政策,被市場稱為“安倍經濟學”(Abenom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