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得上大學,但是…… 紀錄片《出路》中的“貧窮”

“在中國,你必須得上大學,因為人們告訴你:必須得這么做。而當你真的去上大學了,你會發現,那里什么都沒有?!薄叭绻粋€人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學習,卻還是不能改變命運,依然貧窮,那么這樣的群體是否就該抬起頭來看看,是不是我們所處的系統出了問題?”

責任編輯:李宏宇 朱曉佳 實習生 閻彬

自考學院老師王振祥。制片人艾德金斯認為《出路》的重點應該放在王振祥身上,因為老師更能講述“體制”。 (Steps Internationa/圖)

“在中國,你必須得上大學,因為人們告訴你:必須得這么做。而當你真的去上大學了,你會發現,那里什么都沒有。”BBC紀錄片高級編輯尼克·弗雷澤在第67屆聯合國大會的講臺上,激動地說。講臺下坐著的是聯合國副秘書長、丹麥王儲妃、贊比亞商業部長、中國的外交官員……

弗雷澤背后的兩塊大屏幕上,是一個用著同樣激動的語氣說話的中國面孔,他叫王振祥,湖北一家自考學院(弘博軟件教育學院)的招生老師。

熒幕上,他正在向來參加“招生會講座”的家長慷慨陳詞:“讀書,是我們當今社會的最好出路。至少在中國,這肯定是的。”其實他心里完全清楚,這些話只是用來騙騙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

王振祥不知道自己的聲音和影像會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會場出現。把他的面孔以及中國大學教育這個問題扔到聯合國大會桌子上的,是一部叫《出路》的紀錄片。

《出路》和與另七部紀錄長片和80部紀錄短片探討著同一個主題:“為什么貧窮”。

“弄進來,交錢,然后,弄走”

2010年6月25日,湖北高考分數發放。在這之前的幾個星期,28歲的王振祥已經來到赤壁市,從周邊城市與縣鎮開始,一個村一個村地開辦“講座”,進行“招生”。

他帶著“死任務”:每場講座下來,至少要有三個學生去注冊,交100元的“注冊費”。

“嚴格來說,我們不是一個學校。我們就是把學生弄進來,交錢,然后,弄走。”王振祥對著鏡頭說。

2007年,王振祥入職弘博軟件教育學院,最初學校和他的約定是,他做平面設計老師。一年之后,弘博要求他以及其他老師“下放”到各個市鎮去“進行講座”,“支援市場”。

“否則就要自動離職,他們拿這個要挾我們。”王振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正在不堪忍受之時,王振祥認識了26歲的攝影師程春霖,他主動提出:“我這里有個很好的題材,你可以拍這個。”

弘博軟件學院本身是弘博集團之下的一個教育品牌,教授平面設計等課程。在越來越熱的職業教育以及自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