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評審何去何從
當前中國醫療行業的弊病主要就集中在大醫院。中國的所謂“看病難”,只存在于大型醫院,而基層醫院看病不僅不難,甚至“吃不飽”。通過醫院評審,縱使不能給基層醫院“雪中送炭”,也謹記不能再給大醫院“錦上添花”。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劉格花
當前中國醫療行業的弊病主要就集中在大醫院。通過醫院評審,縱使不能給基層醫院“雪中送炭”,也謹記不能再給大醫院“錦上添花”。
2012年6月25日,衛生部下發通知,聲稱2010年之后新評審出的“三級醫院”無效,“省級衛生行政部門不得發給三級醫院等級證書和等級標識,已發給的要立即收回”。同時,要求對醫院評審“回頭看”。無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依據的,要取消評審結論;有設置規劃依據的,要重新申請評審。
此舉一出,醫界嘩然。這意味著240家新評三級醫院將被“作廢”,不少醫院“舉全院之力”爭創三級醫院的努力付諸東流。
新增三級醫院“作廢”被歸咎于評審“尺度過松”。據衛生部醫管司評價處處長劉勇透露,自2011年以來,新評出的240多家醫院中,一半左右為縣級醫院,甚至有的鄉鎮衛生院也掛上“三甲”牌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醫院評審在十四年“叫停”之后,重新啟動僅一年即再次面臨的一次重創。醫院評審的初衷是什么?為什么頻出問題?下一步應如何改進?
“違背初衷”的改革
所謂醫院評審,指的是衛生行政部門組織下,對醫院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等級評定。中國醫院共分三級十等,人們耳熟能詳的“三甲醫院”,即是醫院等級評審的產物。
醫院評審發起于1989年,以《醫院分級管理辦法(暫行)》的出臺為標志;終止于1998年,以衛生部發布“關于醫院評審工作的通知”而結束。在此中間,醫院評審被寫入“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成為衛生部門的一項法定行政職能。
2011年9月,衛生部發布“醫院評審暫行辦法”,標志著中斷十余年的醫院評審重新啟動。然而不到一年,即再出問題,新評出的240余家三級醫院被衛生部宣布“作廢”。
醫院等級評審當年剛推出時,被時任衛生部長陳敏章稱為是“醫療改革的重大舉措”。不過,這項改革一開始即陷于爭議。上輪醫院評審時在衛生部參與工作的衛生法學者卓小勤認為:衛生部當年搞醫院評審的目的,主要是想以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