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精選】德國雜感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成為受人尊重的強國,它的基石就是一個個有著理性和自由思想,并且有著獨立人格的公民。如果這個國家,其大多數國民是反智、反理性和缺乏基本常識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國家的幸運,而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產生的根源是什么?這點似乎更值得深思。

柏林市區里最令人內心震撼的地方,是猶太人紀念碑,高高低低有兩千多塊的石柱,高的有4米多,低的也近2米,離它不遠處是倒塌的柏林墻和與它一步之遙的柏林被害猶太人紀念館,這三處地方都位于柏林市中心,是市區商業圈中的黃金地段,但德國政府卻舍得用來建紀念場所。它們似乎時刻在提醒世人,這里曾經發生過什么。

按理,德國人應該很有驕傲的本錢,因為它早已從二戰戰敗國的廢墟崛起了。作為歐盟的倡導國之一的德國,實際國土面積只有35萬平方公里(還不到兩個廣東省大),以其政治制度、科技和文化的影響力和第四大經濟體的經濟實力,成為歐盟的中心。

但是,在德國,從民眾到政府都沒有宣揚德意志民族是最聰明、最優秀的民族,因為,這是不允許的,只有臭名昭著的納粹才會有這樣的宣傳方式,而納粹是被禁止宣傳的。他們的官員不會見人就夸“德國模式”,盡管這個模式已經被證明了很成功、有可持續性,感覺他們就沒這根弦。也不見德國民眾關注自己的國家是第四大經濟體,國家多有實力這樣的話題。相反,當我們對他們的官員和民眾稱贊他們在某方面做得好的時候,他們大都會說:我們的福利沒有北歐的那么好,或者說我們現在綠色經濟才剛起步,很多地方都要改善,又或者說,現在歐盟正面臨嚴峻的考驗,他們有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等等,不一而足。而媒體幾乎24小時、360度地盯著政府和官員,你幾乎很難看到德國媒體一天到晚表揚他們的國家和政府,不挑刺就算是肯定了。他們的媒體人是這樣解釋自己的工作的:記者的職業不是向權貴拋媚眼和對權力舉手投降,媒體的報道是每一個普通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

德國的《基本法》(也就是相當于德國憲法)第20條規定,德國是一個民主的、社會的聯邦國家。這個“社會的”,如果從字面延伸意義上來理解,是有社會主義和公平的意思?!痘痉ā芬幎ǎ嚎偫硎怯筛鱾€參選政黨的主席,也就是一把手擔任,總統只有象征性的權力。一個國家推行好的民主政治制度一定是離不開有著良好素質的民眾,國民性的塑造怎么也離不開教育,所以不能不關注德國的教育模式。

到了德國,你根本看不到鋪天蓋地的教育公司和補習班招生的廣告,然而德國的教育水平卻是世界頂尖的,特別是它的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更是聞名世界。這里有條法規讓我感到很奇怪:德國的《基本法》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就是說孩子們在上小學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對兒童進行所謂的學前教育,比如跳舞、體操、讀書、繪畫、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等等都被禁止。那么小學前的孩子在幼兒園學什么呢?根據德國專家楊佩昌的總結,大致是如下三點: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制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隨筆》2013年第1期 出版:《隨筆》雜志社

德國的小學生沒有什么功課負擔,孩子們只上半天課,上午上課,下午主要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非強制性的,可以學習鋼琴、繪畫、手工和體育等有關素質修養的課。德國教育界的普遍觀點:如果太早強行教授所謂知識,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沒有思辨能力,最后變成背書和讀書機器。另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