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紅燈前的人群
相比西方,我們見到紅燈的特色現象(至少是C市)是:紅燈亮了,車流也過來了,照樣過馬路,而且是一群人,必須是一群人,不如此不壯觀。人群:有群無“人”。盲眾:因盲而眾。進一步推斷:如果“人群”中出現“個性”,“人群”慣性即被打斷,群中之“人”可能驚醒。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劉格花
如果“人群”中出現“個性”,“人群”慣性即被打斷,群中之“人”可能驚醒
幾十年前,黑白電視機都還稀有,現代化還沒有到中國。我生長其中的C市,樓房低矮,路燈昏暗,路上除了公交、卡車和吉普,多數人騎單車。清貧生活中的少年人畢竟是少年,喜歡騎單車追無軌電車,轉彎時電車上的吊桿和電線碰撞出一串串的火花,好不興奮!早晚碰上進城出城的馬車,孩子們跳上去坐在馬車尾部搭一程,車老大通常不甩鞭子警告,馬車晃晃悠悠像搖籃,時常一坐就遠了,誤了回家的時間。
孩子會問長輩:現代化實現了是什么樣子?大人心里根本沒譜兒,用模糊的詞語填補想象力:城里高樓林立,路上車水馬龍,還有,食品不再定量。(末了的一句最有吸引力。)
回憶當中,過去顯得不真實。有一次,見一位進城的農家少女,攔住城里的男孩問路。男孩說:看見前面亮紅燈的路口了?過了紅燈,直走就到。
少女謝過,一溜小跑向前去了。過一會兒,她跑回來,抓住男孩的衣袖說:兄弟兄弟,紅燈變綠了,咋辦?
男孩笑了,索性給姑娘帶路,送她過了有交通燈的路口,這才揮手告別。
……終于,現代化來了。果然,食品不再定量,只是非常擔心食品安全。果然,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鋼筋水泥的森林里,難見日光和星光。馬車看不見了,時而有鐵皮的寶馬現身。路上汽車不是多,是實在太多。路通時,車流是活水,堵塞了,就是死水。喇叭聲此起彼伏,一潭死水里的蛙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