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福利VS減少稅負
還富于民、提高全社會的福利水平是一種手段,減稅則是另一種手段。前一種直接從國家財政收入中拿錢分配,后一種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卻以政策刺激民間創造財富。哪一種能更有效地提高普羅大眾的生活水平,即便在學界也是一直爭論不休的難題。
責任編輯:肖華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編者按:
一年一度的兩會,2013年因為換屆而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
在中國的現實語境中,政治周期的變化往往深刻地影響著經濟周期。也正因為如此,這場政治盛會有著不可忽略的經濟意義。
可以看到,換屆之后,許多地方都定下了GDP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新目標。而錢從哪來,成為地方官員們最為操心的一個問題。
兩會上提交給全國人大審議的預算報告顯示,2012年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這些收入中的近2/3用于返還和轉移支付給地方。不難想象,這塊蛋糕有多甜美。
本屆兩會上,因進入深水區而一度遲滯的改革,重新回到中心話題。無論是總體改革還是各個領域的改革,公共政策的風都在往市場化的方向吹。
更多的委員與代表們,則在學習與練習如何參政議政。爭論的一個焦點在于如何在高速增長中真正還富于民,增加福利與減少稅負成為兩種響亮的聲音。無論何種政策選擇,都關乎中國人的福祉與未來中國的競爭力。
本期“新周期”專題,解讀預算、捕捉政策風向、聚焦公共議題。
在兩會的政策博弈場上,增加福利的要求與減少稅負的建議總是最為吸引眼球。哪種方式更能幫助還富于民,一直爭論不休。但這兩條道路,很可能會對中國的未來產生不同的影響。
首富建議“一戶一套經適房”
“一戶一套經適房”,再登首富寶座、再當人大代表的娃哈哈集團掌門人宗慶后,2013年兩會上的“建議”尤其令人咋舌。
不過按照宗慶后的設想,這項聽起來就足以寬慰每個在城市打拼卻買不起房的年輕人的“建議”,具體實行起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