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頁消失的三公預算表
“不小心”公布了“三公”經費預算詳細表格的廣州質監局,就像在一個“齊步走”的預算公開陣列里突然跨出了一大步,然后又趕緊縮了回去。不過,其所在的廣州方陣,依然集體走在前列。在中國艱難的預算公開進程中,這是一個典型場景。
責任編輯:肖華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編者按:
一年一度的兩會,2013年因為換屆而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
在中國的現實語境中,政治周期的變化往往深刻地影響著經濟周期。也正因為如此,這場政治盛會有著不可忽略的經濟意義。
可以看到,換屆之后,許多地方都定下了GDP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新目標。而錢從哪來,成為地方官員們最為操心的一個問題。
兩會上提交給全國人大審議的預算報告顯示,2012年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這些收入中的近2/3用于返還和轉移支付給地方。不難想象,這塊蛋糕有多甜美。
本屆兩會上,因進入深水區而一度遲滯的改革,重新回到中心話題。無論是總體改革還是各個領域的改革,公共政策的風都在往市場化的方向吹。
更多的委員與代表們,則在學習與練習如何參政議政。爭論的一個焦點在于如何在高速增長中真正還富于民,增加福利與減少稅負成為兩種響亮的聲音。無論何種政策選擇,都關乎中國人的福祉與未來中國的競爭力。
本期“新周期”專題,解讀預算、捕捉政策風向、聚焦公共議題。
“不小心”公布了“三公”經費預算詳細表格的廣州質監局,就像在一個“齊步走”的預算公開陣列里突然跨出了一大步,然后又趕緊縮了回去。不過,其所在的廣州方陣,依然集體走在前列。
在中國艱難的預算公開進程中,這是一個典型場景。人們期待著,經由這樣的博弈與拉鋸,“國賬”里的每一筆錢都能以公眾看得懂的方式曬在陽光之下。
老百姓看得懂的預算表格
一夜之間,一份部門預算,消失了10頁。
這份兩周前由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