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鐵道部
根據2013年3月10日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國將實行鐵路政企分開,不再保留鐵道部。鐵道部的消失,是不是意味著鐵路市場化的開始?它遺留的巨額債務,誰來埋單?盡管身后的問題都還沒有答案,但歷史終將記住這一天。
責任編輯:肖華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金渡江
太原局的一名鐵路職工,來到鐵道部門前讓朋友拍下敬禮姿勢,在朋友按下快門的時候,他情緒有點激動。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公布,鐵道部不再保留。
鐵道部的消失,是不是意味著鐵路市場化的開始?它遺留的巨額債務,誰來埋單?盡管身后的問題都還沒有答案,但歷史終將記住這一天。
“最后一個‘計劃經濟的堡壘’將走入歷史”,這是日前人民網轉載的《中國青年報》一篇報道的題目。
“最后的堡壘”是指鐵道部,根據2013年3月10日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國將實行鐵路政企分開,不再保留鐵道部。鐵道部原有職能將一分為三,其中擬訂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包括調度指揮、鐵路經營和建設等。
這是一個富有歷史意義的標志性時刻。2013年3月11日,一些群眾特意前往鐵道部門前留影紀念。
“最后的堡壘”
從1978年至今,中國鐵路系統經歷了放權讓利、承包責任制、現代企業制試點、資產經營責任制,以及爭論激烈的“網運分離”(路網與運營分離)、“主輔分離”(運輸主業與衛生教育、工程、造車廠等鐵道輔業分離)、“區域競爭”等一系列改革試點。但政企不分的底線始終未被突破。
與此同時,自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對郵電、石油、化工、煤炭、紡織等“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或自然壟斷性行業進行市場化改制,撤并了石油部、煤炭部、紡織部、冶金部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部委機構。
鐵道部卻得以先后五次在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全身而退,就像一個“獨立王國”一樣,成為市場經濟改革潮流下的最后堡壘。據說,前些年每次出席鐵路系統年度總結會時,到會的相關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