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信仰的文學

在肉體上,木心屬于這個時代。在精神上,他卻屬于一個消逝了的時代。當他選擇與卞之琳、周作人、林語堂等人生活在一個時代時,他也選擇了自我隔絕。這種自我隔絕造就了一位超凡絕塵的世外高人,但代價也是有的。他的過于講究的文字對他的寫作形成妨礙,而他并不覺得,這無疑是代價之一,且是其中較小的代價。

責任編輯:劉小磊

讀木心的東西,我常常為他的審美直覺和連珠妙語而擊節,但有時也為這些妙語缺乏一個較堅實的學術基礎而嘆息。

繼葉嘉瑩的聽課筆記將我們領進顧隨先生六十年前的課堂之后,由陳丹青整理的聽課筆記(《1989-1994文學回憶錄》)也出版了,這使我們可以從容領略另一位良師的風采。

梁文道在序言里稱木心為局外人,這不是一個稱呼,而是一種恰當的分類。非但如此,這還是一個局外人對著一群局外人講文學課的事。這群局外人是與文學并無直接關系的人,主要是畫家。講課時間是在二十年前,地點是在異國他鄉的紐約,與局外人們的故鄉隔著半個地球。這一純屬私人性質的事件經過陳丹青的力薦,已經成為我們時代的文學傳奇之一。

《文學回憶錄》木心著,廣西師大出版社2013年1月。 (南方周末資料圖)

筆記記了五本,印成書后,依然有厚厚的兩大本。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通篇大言斷語,經常一言以蔽之。筆記對口頭演講的過濾固然促成了這個特點,但它未嘗不是木心自己風格的體現。對于當代中國人,所謂的大言欺世不是什么成語,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現實,但木心的大言并不欺世,相反,卻能使人回到那種古老的“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的感覺。炎炎,按照成玄英的解釋,猛烈也。

“老子精煉奧妙,莊子汪洋恣肆,孟子莊嚴雄辯,墨子質樸生動,韓非子犀利明暢,荀子嚴密透辟,孔子圓融周到……他們的用字,用比喻,都成專利,別人冒充不得。

“浪漫主義太濫情,現實主義不重靈性,自然主義太重細節”,“象征主義以為現實世界后面,隱藏著理念世界……但象征主義實踐這些理念時,一舉一動都要象征,多么小家子氣。”

在很多專家為一塊郵票大小的地方忙碌一輩子的今天,瑣碎的小言才是主流。因此,如此猛烈的大言既令人耳目一新,又顯得不合時宜。也許正因為其猛烈,我們從中也能發現不少錯誤或問題。灼見之中有錯誤和謬見,這本是私人性質的文學史無法避免的,本書自然也不例外。這一點我們不必諱言,因為這些錯誤或問題無損于它獨特的光芒和價值。

“希臘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