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巡視】尊重民意就應呼應媒體
在人民大會堂的“部長通道”,“有經驗”的部長知道:這里容易惹麻煩,能繞開就繞開吧。而在臺灣,政治人物常會像被磁鐵吸引那樣自動湊到話筒面前。臺灣政治人物“善待”媒體,當然有其政治利益,但這樣的細膩流露出對媒體的敬畏。其實媒體并不強大,強大的是背后的民意。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李曉寧
一個官員是否建立了“把權力關在籠子里”的意識,就看他是怎樣善待媒體的
近日,網上“火”了這樣一組照片:在人民大會堂的北門,一段約百米鋪著地毯的通道被稱為“部長通道”;一位身著紅衣的小個子姑娘,生拉硬拽地將多位部長“綁架”到記者采訪區……有經驗的記者都知道:部長們在這里吐露的只言片語,都可能是重大新聞;而“有經驗”的部長也知道:這里容易惹麻煩,能繞開就繞開吧——話筒前一句錯話,就可能攤上大事。
這讓我想起臺灣的政治人物,如果開完某個會魚貫而出,看到附近有媒體架設的攝像機,他們就會改變行走路線,像被磁鐵吸引那樣自動地湊到話筒面前,甚至沒有問話就開始表態。在臺灣的政治生態,政治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