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遠見】美日鐵路國有化退潮記

無論是還在探索中的法國,還是已經走在前面的瑞典,每個開啟了鐵路改革的國家,無一不是在民有化市場化方面作出了重大舉措。民有化并非一定指鐵路完全由私人控制,根據此前各國的鐵路民有化經驗,不外乎:以契約形式確立國家和鐵路的關系;政企分開;放松管制。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劉格花

鐵路,曾經被人們認為是最適合,甚至是只能由政府操控運營的產業。20世紀20年代,鐵路國有化運動曾經使美國之外的幾乎所有國家實行了鐵路的國有,并保持了幾十年。然而,在20世紀中后期,一股鐵路民有化浪潮卻突然席卷全球,歐美日等紛紛放松對鐵路行業的管制,各類改革與重組為鐵路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直到今日,市場的力量已經令曾經封閉的鐵路系統再也無法與世隔絕。

發生在美國這個鐵路里程最長國家的故事,可謂世界鐵路產業民有化歷程的縮影。在鐵路新興之時,美國政府對鐵路運營采取一種自由放任的態度,沒有施加任何管制。但隨后,由于公眾呼吁“鐵路運輸價格合理與公平”,1887年,美國國會頒布了《管制商務法》,后據此法成立了美國第一個可獨立行使管制權的準司法、準立法、準行政的規制機構——州際商務委員會(ICC)。這個原本只是想解決運輸價格問題的機構,卻走得太遠,直至開啟了潘多拉魔盒。

此后,1903年《埃爾金斯法》通過、1906年《赫伯恩法》通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