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伙子,有世界眼光”——特戰連長劉珪

廣州軍區的“明星”特戰連長劉珪深信,現代特種作戰不僅是體能和裝備的較量,更是“專家”作戰,是戰爭理念的拼殺。因此,“特種兵必須實現由體能、技能型向知識、智能型轉變?!敝袊胤N兵必須擁有自己的各種專家。劉珪從軍緣于19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當時,正在備戰高考的劉珪心懷憤慨。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蔣昌昭 張雪彥

傳遞爆炸物訓練,劉珪和戰友們總要等到引信即將燃盡的一瞬,才將手中嗤嗤冒煙的TNT藥塊拋入深坑。 (李三紅/圖)

現代特種作戰不僅是體能和裝備的較量,更是“專家”作戰,是戰爭理念的拼殺。

“一個最簡單的動作重復幾千次,練到了極致,就是絕招。”

“中國軍人到底能不能打仗?”十八大期間,被問到這個問題,讓33歲的劉珪,廣州軍區的“明星”特戰連長憋上了一股勁兒。

平靜下來后,劉珪也想通了。三十多年的和平,中國軍人戰力如何,社會并不了解。

“專家”作戰

2011年5月2日,美軍“海豹突擊隊”發起“海王星之矛”行動,一舉擊斃本·拉丹。

消息傳來,一場沙盤模擬作戰隨即在中國南方展開。

設定作戰環境,按照海豹突擊隊的戰斗編組,挑選戰斗隊員,從組織準備、戰斗實施到戰斗撤離……一切完全模擬“海豹”——

“黑鷹直升機機降失敗”,行動指揮員劉珪緊急啟動備用方案:連隊“通信專家”李朝軍迅速報告行動情況,請求增援;“爆破專家”黃吉嫻熟安裝塑性炸藥,爆破圍墻;突擊小組攻入內院,搜索房屋,擊斃本·拉丹;“衛勤專家”曾慶銀抽取目標DNA……

這其實只是劉珪“專家訓練法”的一場日常行動。

大部分信息都來自公開渠道,連隊的“情報專家”梁越飛、吳文榮通過報紙、雜志、書籍、網絡等,全面搜集海豹突擊隊擊斃本·拉丹行動的資料,去偽存真,確定行動骨架。

其間,軍區一位首長送給劉珪一本書,《艱難一日:海豹突擊隊擊斃本·拉丹親歷》——這本書由海豹突擊隊員根據親身經歷所寫——幫了大忙。

“行動專家”龔擁政、陶琴則根據情報資料,制作本·拉丹藏身處的建筑模型,擬制行動方案,組織臨戰演練。

劉珪深信,現代特種作戰不僅是體能和裝備的較量,更是“專家”作戰,是戰爭理念的拼殺。因此,“特種兵必須實現由體能、技能型向知識、智能型轉變。”中國特種兵必須擁有自己的各種專家。

劉珪在連隊成立了“國際軍情研究小組”,收集全球重大軍事要聞和世界特種部隊動態,每月組織一次整理匯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