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茶話】美國兒童是如何學習憲法的
它不要求兒童理解憲法本文中那些有關國家根本制度的復雜概念,而是先把那些相對簡單的有關人權的修正案告訴他們。有意思的是,有關人權的憲法修正案產生在憲法制定之后,但在普法教育中卻放在憲法的前面。這樣的普法教育的重點不在早早地警告將來的公民不該做什么,而是提醒他們注意政府和司法機構不該做什么,這就是美國兒童的普法教育。
責任編輯:劉小磊
美國小學生的憲法試題
前幾天,剛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晚上拿著回家作業來問:“excessive bail”是什么意思?
我拿過作業一看,是他學校中“社會研究”課程布置的美國憲法后面的頭十條修正案,即著名的《人權法案》的內容。其中第八條規定“excessive bail”和“excessive fine”都是不允許的。這兩個詞組分別是“過分的保釋金”和“過分的罰款”的意思。
弄明白了這個意思后,他又拿出作業的另外一頁,說他有一個單詞一時湊不出來。
我拿過來看了一會才看明白,這是把《人權法案》的條款拿來做拼字游戲,像報紙上常見的那種幫你在旅途中打發時間的拼字游戲(crossword puzzles)一樣。試題上一共有九排空格,有的橫著有的豎著,交叉在一起組成一個復雜的網絡,每排空格代表一個單詞,排與排之間交叉的地方說明每一個答案(拼出的單詞)都必須和其他的答案共享一個或幾個字母。在題目下面教師選了《人權法案》中的九款。上面的每一排空格上都有一個數字,對應這些條款,這些條款都是一句句子,其中有空缺的單詞,學生如找出那個空缺的單詞,就將它填進拼字游戲。
那么怎樣答題呢?我一看,兒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