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公開地下水監測數據 有機物污染監測項目缺失

3月25日,國土資源部在回復三名律師的信息公開申請時,公開了2011年全國地下水監測數據報表。專家分析稱,報表采取的標準是20年前的,監測項目中缺少有機化學指標,跟不上水質變化的腳步。而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我國地下水的水質不容樂觀。在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且污染較為嚴重。

2011年全國地下水水質狀況。資料來源:國土資源部2011年《國土資源公報》

《京華時報》報道,3月25日,黃樂平、韓世春和葉明欣這三位北京律師的信息公開申請得到回應,他們收到了國土資源部的書面回復,以及400頁的《2011年度國家級監測點地下水水質監測數據報表》(以下簡稱《報表》)。一個月前,這三名律師致函國土資源部申請公開全國地下水監測詳情。

對于這份水質報表,專家分析稱,《報表》采取的標準是20年前的,監測項目中缺少有機化學指標,跟不上水質變化的腳步。

監測標準落后

3月26日,環保專家、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查閱了黃樂平等律師獲得的這份《報表》后表示,由于《報表》數據龐雜,需要仔細研究后,才能得出結果。

在《報表》上,每張報表中的檢測指標共計36項,每個分析項目,對應相應的檢測結果,但每個數據是否超標,表格上未明確體現,需要查詢相關標準對照。此外,每份報表并無水質情況的綜合結果,因此,簡單翻看表格,并不能得出某個監測點水質的直觀結論。

趙章元初步分析,《報表》檢測的項目,主要采用國家技術監督局1993年批準通過的《地下水質量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對此,趙章元指出,1993年制定《標準》時,主要的污染物是無機物,而如今最大的污染來自有機物。而據記者了解,南京地質調查中心此前在長三角的地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