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村的年輕人

華西村的年輕人,是華西村財富的受益者,是華西村發展模式的付出者,是華西村發展道路的辯護者。談到對村民的約束控制,他們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他們習慣以老書記的教導理解這個世界,努力適應和學習老書記對政治的敏感與熱情,并在華西村權力圖譜中開始嶄露頭角。

責任編輯:楊繼斌 曹筠武 實習生 張雪彥 郭琛

夜色中,兩個年輕人坐在華西廣場上聊天。年輕一代要適應這里寂寥、缺乏娛樂的夜晚。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華西村的年輕人是華西村財富的受益者:“這么說吧,你覺得我現在什么是沒有的?我是吃不飽還是穿不暖?沒車開、沒學上還是沒房子???”

華西村的年輕人是華西村發展模式的付出者:按規定,考取大學及高中的學生不回村工作,收轉全家10年中所享受的福利待遇。跳槽者要面對“勸退全家戶口遷出華西”、“股金自動放棄”等處罰。

華西村的年輕人是華西村發展道路的辯護者:談到對村民的約束控制,他們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面對中心村和周邊村貧富差距,他們說,“一起富就是一起窮。”

華西村的年輕人將影響華西村以何種方式繼續存在:他們習慣以老書記的教導理解這個世界,努力適應和學習老書記對政治的敏感與熱情,并在華西村權力圖譜中開始嶄露頭角。

吳仁寶出殯那天,按照當地習俗,他的晚輩們戴上了三種不同顏色的喪服帽子。

白帽子的是老書記的子輩,以新書記吳協恩為首,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邊;隨后是送葬隊伍的主力——一群藍帽子,他們是老書記的孫輩;藍帽子們牽著、抱著戴紅色帽子的第四代,緊隨父輩前進。

即使在這樣嘈雜的場合,纖瘦、白凈的周麗依然引人注目。她是吳仁寶的長孫媳婦,她跟隨老書記的遺體穿過長廊,仿佛多年前和同學們抓住一根長繩,在老師的牽引下頭一次參觀華西村。

現在,32歲的周麗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震驚于華西村財富的小學生了。她的手里拽著的,是老書記留下的權力長繩——村里的“三把手”,身兼村黨委副書記等一系列重要職務。

藍帽子——這群30歲左右的青年人,已經在吳仁寶留下的華西村權力圖譜中嶄露頭角,黨委領導班子中,有近一半在40歲以下。他們擁有“白帽子一代”難以比肩的知識背景,他們幾乎都擁有大學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學歷,其中不乏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他們讀海子,讀哈耶克,也對《吳仁寶箴言》(一本類似于《毛主席語錄》的吳仁寶語錄出版物)倒背如流。他們童年開始,完整地接受了老書記的教化,習慣了在嚴格的村規約束下生活,并勇于為華西村辯護。

“英國沒有華西村好”

“我去英國主要是開開眼界、增長下知識。觀念上有什么改變?我看還是沒有。”

“還是老書記的兩句話,當官的要先吃苦,老百姓要先享福。”25歲的團委書記趙成善于引用吳仁寶語錄來表達自己。他是在華西村長大的,他習慣于把身邊那些年輕人稱作“華西青年”。挺拔的身材、老成的神態,絕難令人相信他今年才25歲。風大的時候,會吹開他花呢西裝上衣的一角,露出里邊的黑色Burberry襯衫和金色LV皮帶扣。

2011年,當華西村豎起新標志龍希大酒店、舉辦50周年慶典大宴賓客時,趙成從英國畢業回到這里,和所有外出學習的大學生一樣,回村就業,被安排到銅業公司干一線工人。一年后,他被火速提拔為村里的團委書記。

趙成已經很像一位團委書記了。老書記去世前十多天,他從新書記口中得知其身體狀況,“心里咯噔一下”,但隨即交代組織里的年輕人們,“要堅持工作。老書記一直說,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趙成對外界就華西村的“歪曲報道”感覺憤怒。他提醒來采訪葬禮的記者,&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