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豬”傳說 豬飼料中的“元素周期表”
自從中國的養豬業從傳統養殖轉向工業化養殖以來,這個雜食性的偶蹄類動物幾乎吃下了包括砷在內的小半張元素周期表。在飼料中濫用相關元素的制劑,將會對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近十年間,學界、業界一直呼吁禁用有機砷,但農業部稱,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證明規范、合理使用有機砷飼料添加劑會帶來食品安全風險。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方芳 賴園林玢 王悅
編者按:
自從中國的養豬業從傳統養殖轉向工業化養殖以來,這個雜食性的偶蹄類動物幾乎吃下了包含鋅、鐵、銅、鉻、鎘、鉛等在內的小半張元素周期表,砷只是其一。從營養學角度而言,動物對微量元素的需求是必需的,但在飼料中濫用相關元素的制劑,則將會對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
一個懂行的養殖業者能很輕易地在飼料中找到被過量添加的元素鋅、鐵、銅、砷,監管者在豬肉檢測時也容易發現嚴控的重金屬元素鉻、鎘、鉛等。
西南師范大學環境化學所原所長黃志桂算了一筆賬:以國內豬飼料年產量6000多萬噸計,如果按農業部2001年頒布的《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以每噸飼料添加100g阿散酸(有機砷的一種)計,則每年將排放阿散酸6000噸。
近十年間,學界、業界一直呼吁禁用有機砷,但農業部稱,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證明規范、合理使用有機砷飼料添加劑會帶來食品安全風險。
“有機砷若因死豬被禁,那是死豬的榮光”
如果想知道黃浦江上漂流的上萬頭豬是怎么死的,政府部門選擇了最嚴謹的解答方法——排除法。
2013年3月20日,農業部網站公告稱,在30份從黃浦江及上游打撈的漂浮死豬組織樣品中,未檢出砷。
這是該網站唯一一份與漂流死豬相關的公告。此前微博上傳言,這些豬死于有機砷飼料添加劑的過量使用。
盡管“砷致死論”過于夸張,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學界和業界禁用有機砷的聲音已經喊了十余年。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發現,業界一直有種觀點認為豬糞中有機砷會轉化成無機砷,污染自然環境,繼而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
在動物營養學中,砷既是必需微量元素,又是有毒有害元素。有機砷(又稱有機胂)制劑屬低毒,研究表明80%-90%有機砷幾乎是以原形從家禽和豬的體內快速排出。所以,豬肉殘留有機砷的可能性不大,但有機砷制劑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研究表明,長期飲用砷含量50μg/L以上的水,會引發肺癌、皮膚癌、腎癌和肌肉萎縮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因此規定飲用水中的砷含量應低于50μg/L,美國環保部將飲用水中的砷含量標準降低到10μg/L。
西南師范大學環境化學所原所長黃志桂算了一筆賬:以國內豬飼料年產量六千多萬噸計,如果按農業部2001年頒布的《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以每噸飼料添加100g阿散酸(有機砷的一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