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健康研究里的“霧霾” <b>三十“難”立</b>
在即將披露的全球影響疾病負擔因素的報告中,“室外顆粒物污染”從第十六位升至第八,在中國的排名竟升至第四。2013年初幾場霧霾的倒逼,國人才幡然醒悟呼吸之痛。中國三十余年大氣污染健康效應研究,起步幾與世界同步。然而,三十余年后,為何卻是捉襟見肘、難孚眾望?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方芳 賴園林玢 王悅
南方周末記者汪韜根據公開論文整理。
在即將披露的全球影響疾病負擔因素的報告中,“室外顆粒物污染”從第十六位升至第八,在中國的排名竟升至第四。
2013年初幾場霧霾的倒逼,國人才幡然醒悟呼吸之痛。中國三十余年大氣污染健康效應研究,起步幾與世界同步。然而,三十余年后,為何卻是捉襟見肘、難孚眾望?
大氣污染對健康有什么危害?
中國至今尚缺乏擲地有聲的系統性研究,特別是針對有“中國特色”的大氣污染。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現為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何興舟在三十多年前就負責了一項全國研究,然而時至今日,已屆耄耋之年的老先生依然在念叨:“要加強基礎資料的積累。”
2013年初幾場霧霾的倒逼,國人才幡然醒悟呼吸之痛。國家主要領導過問,全國兩會熱議,甚至連杭州市長在京病逝也被網民嫁接到霧霾的危害上。然則,中國霧霾危害究竟幾何,仍無準確答案。
三十余年征途,盡管部分研究已具國際影響力,但專家們終究仍是在自己的研究領域繪制精致的片段,全幅的圖景依然模糊。孤軍奮戰,左右掣肘,難掩無奈。
這是一個科學難題,但困難遠在科學之外。
最需要的,卻是最缺乏的
“大氣污染健康效應研究,國家關注得晚了一點。”潘小川嘆了口氣。
這位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在本科時就開始研究大氣污染和肺癌的關系,三十多年里,他本已偏離這一領域。如今他又被霧霾“刮回來了”。
2012年底,他與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聯合發布了針對PM2.5健康損失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數將高達8572人。近日,他正在計算1月份北京霧霾導致的超額死亡人數。
類似的健康研究也在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以下簡稱環境所)緊張開展。2013年2月,農工民主黨在衛生部組織召開了環保、氣象、衛生部門和高校的專家研討會,委托環境所結合已有工作對1月份的霧霾做回顧性分析,第一份風險評估報告將于3月底完成。
“這個問題太大了,需要一層層剝開。”被問到大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時,環境所副所長徐東群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在全球影響疾病負擔因素的定期報告中,2000年,“城市室外空氣污染”排在第十六位。最新的報告是對201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報告尚未公布,據接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