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能源插上城鎮化的翅膀 官員尚在摸“石頭”,企業已在試“過河”
城鎮化過程需要能源供給,新型城鎮化更需注重生態綠色,這都將發展城鎮化指向了新能源利用——所有人都知道,二者的結合大勢所趨。但問題是,眼下地方政府和新能源企業都迫切地希望知道,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結合”?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方芳 賴園林玢 王悅
盡管新能源企業對城鎮化抱有極大熱情,然而在地方政府還沒有具體舉措之下,這個“新能源+城鎮化”的大蛋糕并不好分。
新能源與城鎮化——眼下中國最熱門的兩大投資概念,如果將它們都結合到一起,會產生怎樣的商業機遇?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展開想象,并予以試驗。
對于正處困境的中國光伏企業而言,每一個來自高層的消息都是救贖的最好機會,這次他們敏感地嗅到了行業“春天”的氣息——城鎮化。
2013年3月19日,呼和浩特市副市長呂慧生出現在了上海浦東的一個新能源投資峰會上,他此行的目的是談“新能源與城鎮化”。臺下的聽眾包括能源系統的官員、企業高管以及新能源各產業環節的專業人士,他們迫切地希望能從這位地方官員的口中找到些許當地城鎮化中的商業機會。
呂慧生對“一開始就要將新能源納入城鎮化發展”表達了支持和決心,至于業界最關心的到底如何“納入”的問題,卻少有提及。“談得比較籠統,沒有具體措施。”一位與會的企業家表達了些許失望。
與呂慧生一起來談論城鎮化的,還有浙江嘉興市副市長盛全生,盛的演講同樣宏觀。“態度是積極的,措施是朦朧的。”上述企業家說。
城鎮化過程需要能源供給,新型城鎮化更需注重生態綠色,這都將發展城鎮化指向了新能源利用——所有人都知道,二者的結合大勢所趨。
但問題是,眼下地方政府和新能源企業都迫切地希望知道,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結合”?
“還沒有一個省長、市長說要實地來搞”
過去一年,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張孝德已就新型城鎮化課題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